反向測評的正麵效應
黨建新苑
作者:王婷
2015年6月29日,重慶市北碚區歇馬鎮政府會議室。
會議室坐滿了人,一場關於“三嚴三實”的工作推進會正在進行。
會議接近尾聲時,每位參會人員都收到一張測評表。
“測評嘛,見多了,拿著打勾評好就對了!”解放台社區黨委書記李玉芬心想。
“大家看清楚了,這次是評差,是找問題喲。”歇馬鎮黨委書記魏興貴提醒說。
李玉芬定睛一看,測評表抬頭寫著“‘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問題測評表”。
“以往都是評先進,現在怎麼評差了?”李玉芬腦中冒出一個問號。
測評弊端
2015年6月10日,重慶電視台播了一條新聞。
北碚天生街道龍溪社區轄區內有一個公園,公園裏一根自來水管破裂,自來水從裂口噴射出來。半年了,卻一直沒人修理,無奈之下,有居民找到了記者。
於是,記者來到社區反映問題——
“公園隻是在我們轄區內,但不屬於我們的。”社區如是答複。
於是,記者又找到天生街道。
“業主單位應該是北碚區建委。”街道回複。
“建委已經把公園移交出去了,你們找市政園林管理局吧。”建委答複。
“市政園林管理局不管水管,你們應該找水廠。”
…………
就這樣,“皮球”被踢來踢去,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一件小事,卻反映出當前各部門不願作為、不敢擔當,遇到矛盾就躲、碰到困難就推等一係列問題。
如何轉變各級幹部的工作作風呢?
以前,往往通過評先進、評優秀的方式,用正麵典型來引導大家。
但是,每年的先進隻有幾個,不少幹部思想懈怠,認為幹多幹少一個樣。
“評優對幹部的壓力傳導作用遠遠不夠。”北碚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程效說,“必須要把問題和人對號入座,讓幹部切切實實意識到自身的問題。”
經過多次研討,北碚區委決定采用反向測評倒逼幹部作風轉變。
反向測評
2015年6月16日,北碚區行政中心三樓會議室。
參加“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問題查找座談會的17個鎮街黨(工)委書記突然領到一張測評表。
“這是幹什麼?”在座的書記們一頭霧水。
測評表上,詳細列出了各部門日常工作中的八種問題表現——
第一,不願真心實意為基層服務,嘴上說得好,實際落實少。
第二,部門間“踢皮球”,推來推去。
第三,遇到矛盾能躲就躲,不聞不問,生怕“惹火上身”。
…………
8種問題表現,反映了當前各部門在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為了深入查找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存在的“不嚴不實”問題,北碚通過民意調查、走訪調研等多種形式,歸納整理了北碚各部門、各鎮街領導班子存在的問題,各8條。
此次的測評對象,正是北碚24個具有公共服務職能且與群眾關係密切的部門。
“大家不要有顧忌,哪個部門存在哪些問題,如實填寫。”主持會議的區領導開口給各位書記“壯膽”。
而在座的17位鎮街“一把手”,必須從24個部門中選出5個問題最突出的部門,並將這8種問題“對號入座”。
“反向測評給了大家一個表達真實意見的機會。”魏興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