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製與盈餘管理研究綜述
會計與金融
作者:封玉婷
【摘要】企業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進行盈餘管理活動,然而過度的盈餘管理會影響會計信息質量。怎樣抑製企業過度盈餘管理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從外部約束的角度來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企業建立完善的內部控製製度,則會對有效抑製過度盈餘管理產生積極影響。本文就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梳理,以期發現我國現階段研究的不足,指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進而發揮內部控製對盈餘管理行為的約束作用,提高盈餘質量。
【關鍵詞】內部控製,盈餘管理,會計信息質量
一、引言
企業進行盈餘管理的動機主要有粉飾業績獲得上市、避免虧損或退市、企業管理者追逐自身利益、降低政治成本或滿足債務條款等,而采取的主要方式則有會計活動操控及安排真實性交易活動。隨著會計準則越來越完善,外部監管等越來越嚴,企業的盈餘管理行為受到了很大的約束,但是畢竟這些手段都是從外部來約束企業的行為。沈烈、張西萍(2007)在新會計準則與盈餘管理一文中指出:會計準則主觀上製約著盈餘管理,但盈餘管理客觀上成為了反會計準則牽製的對手,兩者在博弈中不斷演進和發展。
從外部來約束企業的盈餘管理行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如果企業建立較好的內部控製製度,從內部著手來規範企業的行為,相信會對企業的盈餘管理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企業的內部控製對盈餘管理行為是否真的有作用,是否能夠提高盈餘質量,其又是如何影響企業的盈餘管理。本文就將梳理國內外對這些方麵的研究,以期發現我國現階段研究的不足,指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進而發揮內部控製對盈餘管理行為的約束作用,提高盈餘質量。
二、內部控製如何影響盈餘管理方麵的研究
(一)影響盈餘管理的手段
1.會計活動操縱。Jeffre et al.(2007)以美國2002年8月到2005年11月期間至少披露了一個重大內部控製缺陷的705家公司為主要樣本進行研究,得出內部控製重大弱點與較低的應計質量相關聯的結論,並推論內部控製問題正是應計質量較低的根源。張國清(2007)一文中說到,高質量的內部控製能夠限製對外報告信息的故意操縱、降低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中無意的程序和估計差錯風險,減輕可能影響財務報告信息質量的企業經營和戰略的內在風險。楊有紅等(2008)認為,財務報告質量有問題的公司,由於沒有一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製對財會人員、管理當局形成強有力的約束,從而可能導致他們不遵守相關的財務法規,甚至粉飾財務報表,而一個內部控製並不健全的公司自願披露內部控製信息可能會得到更加強烈的負麵市場反映。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數的研究都是集中在研究內部控製約束了會計活動操控進而影響了盈餘管理。內部控製製度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保證財務報告信息的質量,但是對於現在企業運用得越來越多的,也越來越隱蔽的真實性盈餘管理,內部控製又是否有效,它又是如何影響真實性盈餘管理的,並沒有相關的研究。
2.真實活動盈餘管理。這個概念最早由Schipper(1989)提出,直到Roychowdury(2006)才在度量方麵取得重大突破。他將真實性盈餘管理活動分為三個部分:銷售操控、生產成本操控和酌量性費用操控。而方紅星等(2011)在《高質量內部控製能抑製盈餘管理嗎》一文中指出:內部控製貫穿於企業活動的全過程,全麵涵蓋了財務報告控製、銷售業務控製、資金活動控製和資產管理控製等諸多方麵,對企業的銷售、生產及支出等行為都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高質量內部控製不僅可以提高財務報告盈餘信息質量,同時可以防止公司不當行為的實際發生。但文中也隻是簡單的提出了內部控製如何影響真實性盈餘管理,有關此方麵的研究文獻還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