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選擇財務管理目標
會計與金融
作者:楊悠然
【摘要】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它建立在人們對企業本質不斷加深認識基礎之上,描述了人們對企業理財的美好期望。理想中的財務管理目標可以為企業的發展規劃好美麗的藍圖,滿足能夠可靠計量、有效控製、協調各方的關係、有效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等願景。然而現實中,大多財務管理目標卻存在缺乏可度量性、不具可操作性、易被操縱性、不能可靠計量風險以及代理問題等缺陷。本文在係統梳理常見的財務管理目標的基礎上,分析了各種目標的優勢與缺陷,同時提出了對企業選擇財務管理目標的建議,希望為進一步研究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利潤最大化,經濟效益,股東財富,企業價值
一、背景介紹
眾所周知,理想與現實總存在差距的。
理想中的自由市場擺脫不了囚徒困境的障礙,有效市場的假說解決不了世代交替中的動態無效率。理想和現實如同一對雙生兒,理想的失落則導致虛無,而現實的缺席會通向迷信,二者的糾結伴隨著曆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我看來,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也糾結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理想中的財務管理目標可以為企業的發展規劃好美麗的藍圖,滿足能夠可靠計量、有效控製、協調各方的關係、有效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等願景。然而現實中,大多財務管理目標卻存在缺乏可度量性、不具可操作性、易被操縱性、不能可靠計量風險以及代理問題等缺陷。
所以,如何選擇最有利於企業發展的財務目標,其實就是需要企業在理想與現實中權衡。企業需要麵對現實的環境,結合自身發展情況,權衡收益與成本,考慮各方麵利益群體的訴求,最大限度地調動促進企業發展的資源,實現企業的盈利、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二、財務管理目標具體分析
常見的財務目標有一下幾類:
(一)利潤最大化: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期間經營收入和經營費用的差額,反映了當期經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對比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企業追求利潤增長,就必須加強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經濟效益的提高。此外,利潤是增加企業投資收益、補充資本積累、擴大經營規模源泉。理想很美麗,然而現實中,利潤總額是一個絕對數,難以反映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因而不能科學地說明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高低,不便在不同時期,不同企業之間進行比較。並且,利潤最大化中的利潤是一定時期內實現的利潤,它沒有說明利潤發生的時間,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也沒有有效地反映風險問題,可能導致企業不顧風險大小而一味地追求最多利潤,容易引起操縱和短期化行為。
(二)經濟效益最大化:目前,不少論著主張把我國企業的理財目標確定為經濟效益最大化。如“在我國,企業管理的基本目標是提高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最大化是最佳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提高經濟效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應體現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