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鄉鎮衛生院財務研究
會計與金融
作者:孟慶春
【摘要】新農合是由政府組織,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農民自願參加,主要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政策。鄉鎮衛生院是連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和村級衛生組織的中間環節,在醫療事業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立足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通過實際調查的方式,從鄉鎮衛生院總收入與總支出兩個角度研究其財務情況。
【關鍵詞】新農合,鄉鎮衛生院,財務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本研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承德市8個縣(承德縣、圍場縣、隆化縣、興隆縣、灤平縣、豐寧縣、寬城縣、平泉縣)的22所鄉鎮衛生院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對承德市8個縣的22所鄉鎮衛生院基本情況、鄉鎮衛生院財務狀況進行調查,了解新農合條件下的鄉鎮衛生院財務情況,並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2研究結果
據調查,本市鄉鎮衛生院收人主要包括三種類型,即上級補助、財政補助、業務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上級補助收入即為從上級單位和主管部門獲得的非財政補助收入;財政補助由縣級財政補助提供,主要用於基本建設、在職和離退休職工補助等;業務收人即鄉鎮衛生院的實際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其他收人即為預防保健收入、一體化藥品調撥收入等。本市鄉鎮衛生院的支出可以從兩個方麵進行分類,從服務內容上看,可以分為財政專項支出、藥品支出、醫療支出和其他支出;從用途上來看,可以分為固定資產投資、經常性支出和維修費等其他資本性支出。
2.1總收入。
新農合製度製定並在本市正式實施之後,本市鄉鎮衛生院的總收入在不斷上升,並在2010~2014年間出現了大幅增長,同時新農合製度在鄉鎮的覆蓋麵積也逐步擴大,說明二者是成正比關係,隨著新農合製度的實施範圍的擴展,鄉鎮衛生院財政總收入也在不斷增加。
(1)業務收入。
據調查顯示,2009~2014年,本市鄉鎮衛生院的業務收入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014年業務收人接近於2009年的3倍,新農合實施並未改變鄉鎮衛生院的收人結構,其中藥品收入在業務收人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最高的,並已經達到61.65%的比例。
(2)新農合製度下鄉鎮衛生院業務收入變化。
本市在全麵實施新農合之後,全部業務收入指標都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在新農合實施之前,本市鄉鎮衛生院業務收入均數為180(萬元),其中醫療收入占44.3%,藥品收入占55.7%,新農合實施之後,本市鄉鎮衛生院業務收入均數為379.5(萬元),其中醫療收入占47.2%,藥品收入占52.8%。說明新農合實施前後對鄉鎮衛生院收入結構的影響並不大,但是使鄉鎮衛生院的總收入出現了明顯的增長。
2.2總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