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利率視角對金融危機爆發根源問題的在思考
會計與金融
作者:耿雨明 孟亞靜
【摘要】本文先闡述了馬克思關於利潤率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之間的關係分析,馬克思認為利潤率下降進一步深化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也是經濟危機周而複始爆發的原因,本文研究了前人關於利潤率下降與經濟危機的關係,同時也分析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也是由利潤率的趨向下降導致的。
【關鍵詞】利率視角,金融危機
一、馬克思關於利潤率與經濟危機關係的論述
西方經濟學家很早就發現了利潤率趨向下降的規律,然而古典經濟學家和庸俗經濟學家等並沒有合理的解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用了整整一篇對利潤率下降做出合理的解釋。馬克思從c’=c+v+m這一個公式計算出了資本有機構成,剩餘價值率和利潤率。從這三個比例又計算出了利潤率會隨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而趨向下降的規律。把利潤率的分子分母都除以v,會得到公式,如果假設剩餘價值率不變,就會得到資本的有機構成提高會導致利潤率下降。
馬克思討論的關於一般利潤率趨向下降規律的理論,是建立在他的勞動價值論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兩個理論基礎上的。馬克思認為所謂利潤率趨向下降的規律是指剩餘價值率不變或資本對勞動的剝削程度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率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而逐漸趨向下降。同時,馬克思從辯證的角度強調了利潤率下降也存在很多阻礙的因素,包括工資被壓低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相對過剩人口以及對外貿易等五個因素,馬克思認為這些因素可以延緩但不能阻止利潤率的下降。因此利潤率趨向下降的規律使得資本主義的矛盾日益激化,本文將論證那麼利潤率趨向下降規律是導致這次的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
二、國外肯定利潤率是經濟危機根源的論證
筆者相對於其他理論支持利潤率下降是當前危機根本原因,其他相關學者支持這種觀點的還有羅伯特﹒布倫納(Robert Brenner),克裏斯﹒哈曼(ChrisHarman),喬治﹒艾克諾馬卡斯(George Economakis)等。
羅伯特﹒布倫納使用美國官方統計的2000年到2005年製造業利潤率的數據分析,得到結果表明,這個利潤率既低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的數據,也低於30世紀90年代的數據,並且所有非金融性的公司的利潤率結果顯示,2000年至2006年的製造業利潤率水平比20世紀50年代以及20世紀60年代大約低1/3左右,並且比20世紀70年代早期的利潤率水平也低18%左右。
英國克裏斯﹒哈曼同樣支持布倫納對利潤率的看法,他發現平均利潤率自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80年代的早期,出現了很大的下降,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及20世紀90年代則出現了突發的複蘇,但是直至2000年,平均利潤率仍未達到1997年美國平均利潤率最高點,然而這個最高點比1973年到1974年越南戰爭戰後首次大衰退開始之時的利潤率水平僅僅稍高一點。經過分析,他認為當前危機的根源是在於20世紀60年代末利潤率的下降,而之後由於國家對經濟幹預加強,使得自然狀態下通過危機來清除和剝離過剩的資本,從而恢複利潤率機製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起作用。正是由於國家的幹預改變了利潤率趨於下降的基本形態,使得生產過剩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常態,資本主義的活力受到破壞,成為了僵化的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