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商業銀行盈餘管理行為
會計與金融
作者:劉霞
【摘要】商業銀行與一般行業上市公司一樣都存在盈餘管理的動機和需要,但是由於商業銀行在經營產品與資本結構方麵存在特殊性,使得商業銀行的盈餘管理行為同樣存在特殊性。
【關鍵詞】商業銀行,盈餘管理,政策建議
一、中國商業銀行盈餘管理特征
會計學上的盈餘是會計收益(淨利潤),是以財務資金為基礎確定的。早期研究盈餘管理的學者認為盈餘管理是幹預財務報告信息的過程,目的是為了獲取私人利益。綜合國內學者對盈餘管理的研究,盈餘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管理層,因為是由他們參與到會計政策的選擇或者會計事項的進行中,通過表達他們的意誌,來影響財務信息。盈餘管理的客體或對象是對外報告、披露的會計信息。盈餘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價值或者為管理者自身獲取利益,這種利益一方麵可能是個人私利,另一方麵可能是迫於外界壓力而需要達成的目的。因此,盈餘管理是公司管理人員為了最大化公司價值或者為了滿足自身利益,在不違背準則的前提下,憑借職業判斷,綜合運用會計和非會計手段,控製調整會計信息的合法行為。
上市商業銀行具有一般性行業上市公司的普通共性,但由於其企業屬性與經營業務的特殊性,因此它與一般性行業上市公司也具有差異性。其共同點在於,從盈餘管理的對象來看,商業銀行盈餘管理的直接對象為商業銀行的定期財務報告,而一般性行業上市公司的直接對象同樣為公司的定期財務報告,商業銀行與一般性行業上市公司均是利用定期財務報告進行盈餘管理而達到自身的目的。從盈餘管理的工具來看,商業銀行可以選擇一般性行業上市公司操弄盈餘管理的工具進行自身的盈餘管理行為。從盈餘管理動機來看,雖然盈餘管理動機多種多樣,但是其共同點都是將財務報告做的更好,更完善。從盈餘管理對象來看,一般上市公司,其應計盈餘管理行為的操弄對象為公司定期報告中的應計項目;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應計項目並非是商業銀行主要的盈餘管理對象,其主要對象是定期財務報告中的包括貸款餘額、貸款損失撥備、貸款變動額度以及不良貸款額度等具體內容。在盈餘管理工具上,除了通過可控性應計項目的調整進行盈餘管理之外,商業銀行還可以選擇利用通過資產評估等進行盈餘管理、通過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進行盈餘管理、通過定期財務報告的表外工具粉飾報表以及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盈餘管理等工具,尤其是如通過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的盈餘管理工具,這是因為商業銀行自身經營對象的特殊性才會產生的盈餘管理工具,所以對於一般性行業上市公司而言,是不可能擁有這種盈餘管理工具的。
二、中國商業銀行盈餘管理程度測度
一般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程度測度使用瓊斯模型以及修正的瓊斯模型,但是考慮到商業銀行以貨幣為主要的經營對象以及以壞賬為主要的盈餘操弄對象的特征,因此這些測度一般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計量方法並不適合。常用的商業銀行盈餘管理程度測度方法之一是對異常貸款損失撥備計量。該方法主要考慮商業銀行利用貸款損失及不良貸款等項目進行盈餘管理的程度。由於商業銀行的主要經營業務對象為資本,而貸款是商業銀行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對其衡量可以更好的測度商業銀行是否掩蓋了貸款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由於並不能完全真實的了解商業銀行異常貸款損失撥備的完整金額,因此需要通過計量方法將不可計量的異常貸款損失撥備金額分離,所以需要利用不良貸款發生的相關項目進行計算,從而估計不可計量的異常貸款損失撥備金額,從而實際的異常貸款損失撥備金額與不可計量的異常貸款損失撥備金額之間存在的差額,便是商業銀行盈餘管理所產生的份額。其方法之二是避免盈餘損失計量Z值檢驗。這是一種通過計量避免最小損失而求得商業銀行盈餘管理程度的檢定方法,首先對樣本內各商業銀行上年資產總額處理後的稅前淨利潤值(IBE)按照數值從低到高排序後進行分組,更小的分組區間能夠更好的衡量商業銀行的盈餘管理程度,另外考慮到與一般上市公司相比,商業銀行樣本數量較少,較寬的分組空間並不能夠更好的衡量商業銀行盈餘管理的閾值,從而在分組後求得商業銀行盈餘管理的Z值。Z值為正且數值越大時,那麼落於第i區間的商業銀行的數量也就超過相鄰區間的商業銀行的數量更多,也就是意味著商業銀行希望避免小的且負的盈餘,因此可以認為相應的商業銀行的盈餘管理跡象及程度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