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國大中型水電企業負債融資和管理
會計與金融
作者:歐陽建穎
【摘要】隨著我國基建項目投資的不斷上馬,水電企業迎來了非常好的發展契機,但是水電項目有著項目資金需求大,周期長的特點,存在著大型企業既要在已建成項目上負債經營同時又要籌集資金進行新項目開發的狀況。因此如何降低負債成本和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水電企業,負債
隨著水電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對清潔能源的重視,作為可循環能源代表的水電成為近年來能源項目中的寵兒,水電建設項目不斷出現,大中型水電建設企業也相繼成立,社會資本不斷湧入,水電項目方興未艾。各大水域出現了一係列的梯級開發項目,實現了以建成投產的水電項目利潤供給新的水電項目的水電建設模式的循環。同時水電項目具有建設資金需求量大、建設周期長、項目建成投產之後盈利周期長等特點。很多企業存在著負債經營水電項目的同時再次舉債建設新項目的現狀,這也就決定了很多的水電企業具有較高負債比例的現狀。
一、企業負債管理的原則
(一)成本效益原則。所謂的成本效益原則也就是項目建成後的收益要大於項目融資的成本,這一方麵要實現建成項目的每股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麵要在控製融資風險的情況下,力求融資的成本降到最低。這裏的融資成本是指企業負債延續期的利息和獲得負債融資的其他成本。要真正實現成本效益原則,在資金籌集過程中要對債務的經濟型進行分析,同時應該積極應對金融市場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經營狀況的變化,適時地調整債務結構,提高企業的收益。
(二)風險控製原則。水電項目在項目建設和後期經營過程中麵臨各種各樣的風險,這裏的風險控製指的是盡量降低企業的融資風險,降低成本。主要包括資金供給風險,也即是如何保證資金量供應的安全;還本付息風險,保證足夠的現金流量;資本成本上升風險,實現投資人較高收益的承諾。
(三)前瞻原則。前瞻原則是由於水電項目的特性決定的,水電項目籌資、項目建設、項目盈利的時間跨度非常大。雖然企業對於自己的融資活動具有決定權利,但是麵對複雜的外部融資環境,企業在融資決策時要有前瞻性。因此要時刻關注金融市場的變化,保證負債安全,收益最大。與之相關的因素包括金融市場的變化、利率水平、彙率的變化、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國家相關政策的變化等。
二、大型水電企業債務融資的方式
企業債務性融資的渠道很多,主要包括發行債券、國內外金融機構借款、商業信用融資等方式,當前大中型水電企業在進行項目融資時的方式包括國內政策性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國際金融機構融資以及債券融資等方式。
(一)國內政策性銀行貸款。國內政策性銀行建立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提供政策性貸款,對於基礎設施項目、基礎產業項目、或者重大科學技術改造項目提供中長期貸款。水電建設項目的貸款銀行主要是國家開發銀行。與商業銀行相比,政策性銀行給予的貸款具有期限長、利率相對較低的優勢。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期限時間從1年到15年之間,同時為了應對不同項目的需求,也可以適當的延期。對於長期合作的信譽良好的借款人,貸款的利率也可以適當的下浮,一般情況比其他貸款低約30%,因而無論從時間期限還是貸款的經濟性來說,國家開發銀行貸款都減輕了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