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會計與金融
作者:朱瀚偉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許多基於互聯網的金融服務模式應運而生,並對相關聯的行業產生了深刻影響,也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巨大衝擊。本文以電商為例,研究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情況,剖析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電商,機遇與挑戰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情況及其特點
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通過互聯網這個平台而進行的金融活動和交易。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在我國剛剛興起,還沒有達到普及,此時的互聯網金融也處於剛起步階段。這個時候的互聯網金融主要表現為網絡保險、網絡銀行以及網絡證券。進入21世紀後,隨著新一代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移動通訊業務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正在成為一種潮流。手機銀行、雲計算、移動支付等金融創新業務的蓬勃發展,推進了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壯大。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的金融模式,不但具有支付結算和交易融資的功能,又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特點。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公司的業務也得到不斷擴大,其主要業務不再局限於向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技術層麵的支持和服務,轉而通過對積累的數據信息分析,在金融領域開展自己的業務,形成全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用戶不斷增長,截止到2013年,我國網上銀行市場交易額達到了1283.82萬億元,且仍在逐年增長;同時業務品種不斷增加、交易成本不斷降低。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之一是高效率、低成本。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促進了金融服務效率的提高。依靠強大的互聯網交易平台和大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得電子終端交易逐漸取代了櫃台交易,傳統金融機構的網點出現下降趨勢,規模也趨於小型化,成本逐漸降低。特點之二是操作簡單,參與者多。互聯網金融雖然業務種類繁多,操作流程相對簡單,方便快捷,客戶體驗度較好;其資金交易門檻相對較低,資金限製較少,因此參與者眾多。其三是覆蓋廣,發展快。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不再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製,可以隨時隨地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資源。而且能夠有效的提升市場上的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互聯網金融也具有管理弱,風險大的特點。相較於傳統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互聯網在效率、成本以及操作流程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風險管理方麵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互聯網金融在我國處於剛起步階段,還沒有相關法律進行監管和約束,行業準入門檻和業務規範也不明確,整個行業麵臨許多風險。
二、電商金融行業發展分析
電商企業在開展互聯網金融的起步階段,主要的運作模式是跟銀行合作。具體來說,電商平台先對客戶信用信息進行初步審核,然後提交給銀行,再由銀行進行最終審核並提供貸款。而隨著電商平台在金融服務領域的逐漸深入,電商平台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也逐漸升級,目前,各大電商紛紛涉足互聯網金融,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在我國主要電商平台中,阿裏金融主要以“平台、金融、數據”為發展戰略,截至2012年,已累計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超過260億元。2012年7月20日實現單日利息收入100萬元。據中國電子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電商小貸累計貸款規模達2300億元,在全國主要電商平台中,京東供應鏈金融的貸款額在2013年11月達5億元,試運營一年以來總共貸款發放量達80億元;另外,2013年上半年,全國小額貸款公司新增貸款總額為1121億元,而同期阿裏金融新增放貸量為420億左右,占全國小額貸款公司新增貸款量的37%左右。截至2013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7839家),而電商領域的一家典型企業卻能占到如此高的市場份額,可見其市場規模的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