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會計管理體製改革路徑探討(1 / 2)

我國會計管理體製改革路徑探討

會計與金融

作者:杜春宇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運轉,而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計的管理體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國的會計模式中,會計管理體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經濟環境出現的會計管理體製也會不同。為了更好的適應經濟的發展,一定要對會計的管理體製進行改革,對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會計管理模式的創新,不但可以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也會對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原有的會計體製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本文通過對會計管理體製的研究,進一步分析我國會計管理體製的問題及缺陷,提出創新我國會計管理體製模式。

一、我國會計管理體製現狀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和改進,相關的法律法規、財政製度、稅收法規以及銀行信貸和審計製度等,都在朝著不斷完善的方向發展,從而為會計體製的建設和改革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但由於會計改革不及時,導致出現與正在改革的現實經濟體製和企業發展的相斥性。主要表現在: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單位領導指導思想不正;會計人員管理體製陳舊;監督機製不健全;企業產權製度不清晰;企業業績評估體係不合理;對違反會計法規的會計處罰力度不夠。由於會計管理體製的不完善,給會計管理帶來了不好的現象。一是國有資產的流失;二是會計信息失真;三是會計與資本市場(主要是證券市場)在相互銜接上差強人意;四是會計群體獨立性差。因此,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完善,對其進行創新,形成會計管理體製的新模式。

二、我國會計管理體製存在的問題

由於我國會計群體的獨立性差,不能有效抑製財務上的亂收亂支,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十分嚴重。據了解,目前各單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嚴重擾亂了我國的財經秩序,阻礙了資本市場的有效發展,延緩了經濟體製改革的步伐。我國會計管理體製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雙元控製主體弱化了會計控製。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所有者通過控製經營者的任免來控製企業,達到投入資本保值增值目的。經營者通過控製企業經營權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以完成受托責任。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雖然是一種委托——被委托關係,實際是企業的共同控製主體。會計信息是他們的溝通工具。所有者通過會計信息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評價經營者的經營業績並對經營者實施必要的幹預。經營者為完成受托責任,利用會計信息進行控製、決策,最終又利用會計信息報告其行為結果。眾所周知,由於客觀存在著“代理人風險”,理論和實踐中又無法設計出一種完美的契約來消除。

2、監督機製的弱化及缺位。《會計法》規定,我國實行三位一體的監督機製,單位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製度,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報告進行社會審計,財政部門代表國家對單位會計行為、會計資料進行監督檢查,其他相關國家部門按照各自職權範圍實施監督。注冊會計師和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是外部性的,隻能從外部促使企業提供真實公允的會計信息。此外,這種監督還是事後性的,無法做到事前、事中監督。因此,在強化外部監督的同時,應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製。筆者認為,理想的監督控製機製應使每個人的行為都處在他人的監督之下,各個體間相互製約形成利益均衡。以上分析表明,所有者通過會計信息對經營者進行監督,而會計信息又是被經營者控製利用的,結果造成了所有者控製權的虛置,通過會計信息行使控製權已不可行。

3、與健全市場機製、完善所有製結構的要求不相適應。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完善,以及企業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國的所有製結構已不再是單純的國有經濟,許多非國有成份,如私營企業、鄉鎮企業、股份製企業以及各種農村經濟組織均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已加入WTO?現有的所有製結構還將發生重大變化,但我國現行的會計人員管理體製主要側重於對行政機關、國家企業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管理,而對非國有經濟單位會計人員的管理幾乎到了撒手不管的地步。再者,現行的《會計法》主要規範的是會計工作,而涉及會計人員管理的內容大多比較抽象,使得會計秩序混亂和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難以得到根本的解決,市場經濟難以得到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