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市場條件下企業審計的措施及發揮的作用
會計與金融
作者:馮穎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企業麵臨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控製,防範風險,提高管理水平和總體競爭實力。
【關鍵字】職責,風險意識,獎懲製度
一、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對策建議
首先加強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國家審計機關要通過召開座談會、舉辦講座、進行審計工作培訓等形式對企業領導進行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其次樹立風險意識,為建立企業內部審計文化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加強全員風險意識教育,通過分析違規行為的後果和危害,使員工樹立內部控製的責任意識,認識到執行內控製度是每位員工的責任,在本企業樹立良好的內控文化;要解決個別人認為內控工作時領導的事,是個別部門的事,是幾個人的事。實踐中,內控工作涉及到各企業的上上下下,方方麵麵,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無時不有,強化內控、防範風險人人有責。要通過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教育員工樹立“大內控”的思想,本企業上下,無論哪個崗位、哪個環節都要想到內控工作,想到風險防範。
再次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才能保證審計的公正性內部審計是履行獨立經濟能力的經濟監督活動,企業內部審計雖然不具有國家審計那樣的強製力,但它在開展審計工作中也應具有獨立性。它要求在本企業主要負責人的領帶下獨立地開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門的幹擾。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審計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權威性。企業在設置內審機構時應堅持兩條原則:
一是獨立性原則,這是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最重要的原則。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內部審計實務準則》的一開始就強調:內部審計師“必須獨立於他們所審核的活動”“獨立性可使內部審計師提出公的不偏不倚的見證和評價,這對於正確的審計工作實施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權威性原則,這是企業內審工作充分發揮作用的另一個關鍵因素。主要體現在內審機構的地位和設置層次上,內審機構的組織地位和設置層次越高,權威性越大,內審的作用就發揮的越充分。
再次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內部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水平的綜合反映和集中體現,隻有不斷地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才能更加有效的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益。要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必須做到:一方麵企業領導要改任人唯親的為任才為親;另一方麵要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首先,要求企業內審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政策水平;其次,要求內審人員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必須熟悉會計、審計、法律、稅務、外貿、金融、基建、企管等方麵的知識;再次,要求內審人員加強學習,不斷更新觀念,已提高應變能力和內審隊伍的整體素質,適應高層次審計監督工作的需要。
最後建立一套完整的獎懲製度,為審計人員履行職責提供權利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通過建立內部審計激勵製度,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考核和評價,肯定成績,並進行適當獎勵,能夠增強審計人員的成就感,有利於激發審計人員的工作熱情;另外,對監督不力的審計人員,應予以嚴厲處罰,情節嚴重的或由於監督不力造成經濟損失較大的,應依法追究責任。加強與外部審計的合作,完善內部審計製度,加快內審法規建設企業內部審計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再監督,但企業內部審計自身獨立性差,由於委托注冊會計師審計是完善企業內部審計製度的有效手段,所以企業內審必須與外部審計相結合,定期聘請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的內部控製進行評估,以此來發現內部控製製度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