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概述(1 / 2)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概述

會計與金融

作者:唐麗豔

【摘要】本文闡述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內容及加強財務管理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容,措施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指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法規和財務製度的規定,有計劃地籌集、分配、和運用資金,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控製與監督。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要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製度,堅持勤儉辦事的方針,正確處理事業發展需要和資金供給的關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國家、單位、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合理編製單位預算,嚴格預算執行,完整、準確編製單位決算,真實反映單位財務狀況,依法組織收入,努力節約支出,建立健全財務製度,加強經濟核算,實施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資產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產,防止資產流失,加強對單位經濟活動的財務監督和控製,防範財務風險。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內容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主要包括預算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結餘及其分配管理、專用基金管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等,本文主要闡述以下幾方麵內容:

1、預算管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預算編製、審批、執行、決算與評價等內部管理製度;應當合理設置崗位,明確相關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預算編製、審批、執行、評價等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預算的編製應當做到程序規範、方法科學、編製及時、內容完整、項目細化、數據準確。事業單位正式下達執行的預算,一般不予調整,在預算執行中由於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等發生重大變化,致使預算的編製基礎不成立,或者導致預算執行結果重大偏差的可以調整預算;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內部彈性預算機製,鼓勵預算執行單位及時采取有效的經營管理對策,保證預算目標的實現。

事業單位應當根據內設部門的職責分工,對按照法定程序批複的預算在單位內部進行指標分解、審批下達、規範內部預算追加調整程序,發揮預算對經濟活動的管控作用;應當根據批複的預算安排各項收支,確保預算嚴格有效執行,對於預算內的資金撥付,按照授權審批程序執行,對於預算外的項目支出,應當按照預算管理製度規範支付程序執行,對於無合同、無憑證、無手續的項目支出,不予支付。事業單位應建立預算報告製度,要求各預算執行單位定期報告預算執行情況,對於預算執行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出現偏差較大的重大項目,財務管理部門應責成預算執行單位查找原因,提出改進管理措施和建議,財務管理部門應當利用財務報表監控預算的執行情況;事業單位應當建立預算執行分析機製,全麵掌握預算的執行情況,研究解決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糾正預算執行偏差,提出改進措施,提高預算執行的有效性。

事業單位應當加強決算管理,確保決算真實、完整、準確、及時,加強決算分析工作,強化決算分析結果運用,建立健全預算與決算相互反應、相互促進的機製;事業單位應當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建立“預算編製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製。

2、支出管理

支出是指事業單位開展業務及其他活動發生的資金耗費和損失,事業單位的支出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製度規定的開支範圍及開支標準,國家相關製度沒有規定的由事業單位自行規定,並報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備案。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支出內部管理製度,確定單位經濟活動的各項支出標準,明確支出報銷流程,按照規定辦理支出事項;應當合理設置崗位,明確相關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支出申請和內部審批、付款審批和付款執行、業務經辦和會計核算等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事業單位應當加強支出審批、審核、支付控製,審批人應當在授權範圍內審批,不得越權審批,對於重要的支出業務要實行集體決策和審批,並建立責任追究製度,防範貪汙、侵占、挪用單位資產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