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審計職業化建設的思考(1 / 2)

對審計職業化建設的思考

會計與金融

作者:李文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也明確提出要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由此可見,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是當代中國審計製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未來審計隊伍建設的發展方向,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對現代審計體製的必然要求。

一、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1、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有利於充分發揮審計的“免疫係統”功能。 “依法審計、服務大局、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求真務實”是審計工作的重要方針,需要一以貫之地堅持。地方黨委、政府寄希望於審計提供全方位、深層次的服務,以促進發展、改善民生、科學決策、規範管理。針對這一社會需要,基層審計機關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服務國家治理中,對審計隊伍職業化建設也提出了新要求。如果沒有紮實的專業知識,不是查核問題的能手和分析研究的高手,就無法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審計建議,也就不能快速反應和適應社會需求,審計“免疫係統”功能就不會得到有效發揮,服務國家治理的目標也就難以實現。隻有大力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不斷提升審計專業水準,才能從更高層次上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執行情況及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強化對權力的製約監督,以充分發揮審計“免疫係統”功能。

2、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有利於完善中國現代審計製度。審計職業化的推進過程,實質上就是審計人員管理製度現代化的形成過程。審計職業化製度是審計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審計製度得以貫徹執行的基礎。審計監督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直接關係到國家治理的成敗效果,審計人員必須具有完備的知識結構、嫻熟的工作技能、崇高的道德修養、穩定的心理素質。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就是要建立與審計監督作用地位相適應的審計職業製度。即符合審計特點的審計職業管理製度、審計職業任職資格製度、審計職業教育培訓製度、審計職業保障製度等,有計劃地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專業化素質和職業勝任能力。這些審計職業化製度體係,是完善審計製度內在的本質要求。

3、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有利於審計方法的創新,提升審計質量在新形勢下,傳統的審計方法已不適應審計任務的需要,隨著社會對審計關注度不斷提高,必須大力推進審計方式創新。特別是績效審計、生態審計、聯網審計等深,不僅需要在審計方式上勇於創新,而且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承擔重任。審計署提出,堅持用數字化帶動信息化,用信息化推動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積極推進聯網跟蹤審計,要實現上述目標,亟需一批具備職業化能力的專業人才隊伍。在新形勢下,傳統的審計方法已不適應審計任務的需要,隨著社會對審計關注度不斷提高,必須大力推進審計方式創新。特別是績效審計、生態審計、聯網審計等深,不僅需要在審計方式上勇於創新,而且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承擔重任。審計署提出,堅持用數字化帶動信息化,用信息化推動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積極推進聯網跟蹤審計,要實現上述目標,亟需一批具備職業化能力的專業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