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浙中旅遊圈橫向協作機製研究(1 / 3)

浙中旅遊圈橫向協作機製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張建華

【摘要】由於長期形成的散兵作戰和單打獨鬥,浙中旅遊發展的聯合機製尚未形成,其整體效益和規模效益有待提高,區域優勢未能充分發揮。有關本門有必要重新審視區域旅遊發展的整體思路,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關鍵詞】浙中旅遊圈,橫向協作,路徑選擇

一般來講,區域旅遊協作的產生和形成離不開兩個最基本的條件,即旅遊景區間空間相互作用和資源要素的互補拓展效應和旅遊景區間交通聯係的便利性和通達性。由於區域內各成員是共同利益實現的推動者,每一方都要求自我利益實現得到有效的保護,共同的利益基礎必然要求對現實旅遊協作中所發生的矛盾進行調解,這種調解的基礎是協作各方之間可以進行有效合作的內在動力。浙中旅遊區域內地域相鄰、人緣相親、文化相近,具有旅遊合作的內在需求。但是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和行政割據、地方保護主義思想作祟,目前區域橫向一體化進程緩慢。單從觀光旅遊的形態來看,在這一區域內還沒有像浙東區域遊或者像長三角那樣極受歡迎的“三角形旅遊”或“周遊型旅行”的形態。

一、問題和障礙

1、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行政體係是破壞協作的主要阻力

過去的區域旅遊協作大部分是在“諸侯經濟”格局下,是捏合或 “拉郎配”形成的結果,缺乏聯合的基礎與動力源,即缺乏經濟利益與市場機製牽引的內在驅動力。各地旅遊發展主要著眼於本行政區的範圍之內,形成了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模式,“行政區旅遊經濟”現象嚴重,難以實現旅遊資源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致使人們對區域旅遊的整體印象很模糊,各成員首先是“自我利益”的行為執行者。由於每一方都是從“自我利益”的角度從事活動的,利益上的差別和結構上的不平衡必然產生各行為主體間利益上的差別和旅遊協作過程中的矛盾。這種矛盾嚴重削弱了橫向協作的積極性,政府間的“劃圈運動”,使一定空間範圍內的跨行政區的旅遊合作難度較大;加上合作各利益主體方的博弈,使合作一直沒有擺脫“行政區旅遊經濟”的假象,沒有擺脫中國式“政府作秀”和“行政遊戲”的一廂情願,導致整個區域旅遊合作的無效率或低效率。盡管政府主導型戰略在區域旅遊發展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其市場幹預力度過大,政策導向性過強,則容易導致企業處於政府的“陰影區”內,從而增強企業的惰性,缺乏市場主動性和競爭力。

2、區域整體旅遊形象模糊,缺乏對區域旅遊的統領功能

浙中區域旅遊發展過程中,由於缺乏長久的機製和動力,有關方麵不了解地域文化背景、旅遊文化內涵、景觀審美特征,導致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產品雷同性強,缺少集參與性、娛樂性、知識性於一體的多元化的旅遊精品,區內外旅遊資源共存度低,分工協作體係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旅遊的輻射作用低。麵對已經開拓的市場,相關的資源實體單位又無法及時跟進,實現旅遊產品的現實效益。各地在努力塑造自己旅遊形象的同時,忽略了區域整體形象的塑造,缺乏區域旅遊促銷的係統性和整體聯動性,區域旅遊的整體形象缺失,從而導致至今沒有確立一個能夠概括該區域旅遊資源整體特色的旅遊輪廓,區域旅遊的整體功能框架不明確。這些都無助於浙中區域旅遊資源優勢的發揮和由資源優勢向市場優勢、經濟優勢的轉化。

3、區域內小交通建設明顯滯後,配套設施不夠完善

隨著杭金衢、金麗溫、甬金等為骨架的高速公路網的開通,浙中的可進人性明顯增強,但是區內的小交通還有待改善,區域內景點間的通暢度明顯滯後,點線麵的串聯性還不夠,使域內旅遊資源的聯係不夠緊密,旅遊資源的廣度、深度和空間得不到有效延伸,點到點的線路對接已經迫在眉睫,交通的舒適度的有效改善需要盡快提上議事日程。旅遊交通的服務功能不完善,旅遊集散中心、遊客谘詢服務中心、旅遊購物中心建設等還沒有形成氣候,景區間的谘詢投訴網絡、旅遊交通導示網絡、緊急救援網絡、旅遊廁所建設都有待加強。

二、浙中旅遊圈橫向協作機製建設路徑

按照“大旅遊、大產業、大開發、大管理”的要求,浙中旅遊區域協作需要從資金紐帶、政策扶持、政府引導、資源開發、統籌營銷、體製創新等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發揮整體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和品牌優勢。本區域所處浙江腹地的中心地理位置,根據擁有的旅遊資源的數量、特色和品位以及與周邊地區的競合關係,目前已經形成的客源市場特點等,有效地建立旅遊區域聯合的基本框架,實施區域聯動,應該成為浙中旅遊發展的基本思路。

1、立足於現實載體,打造文化旅遊精品。要實現旅遊形態從目前的“單目的地旅遊型”向“多目的地旅遊型”轉變,就有必要使旅遊產品的結構在現有的“團隊型”、“骨架型”和“觀光型”的基礎上不斷地開發和出新。旅遊商品可以策劃為主題型,如“養生逍遙遊”、“曆史探訪、文化追尋、古跡攬勝”、“生態旅遊、綠色旅遊”、“影視探尋”、“青少年修學遊”等,還可以開發“東方列車之旅”、“浪漫愛情之旅”、“神秘仙境之旅” 、“民俗欣賞”、 “木雕、小商品購物遊”、 “宗教朝聖”等品種。浙中具備了區域旅遊協作發展的深厚物質和社會基礎。旅遊開發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打造精品主題文化旅遊產品。網絡模式是區域旅遊空間開發進入高級階段的理想模式,選擇資源價值高、區位條件好、經濟水平高的區域為增長極,交通幹線、河流沿線為生長軸,帶動輻射其他區域的產品開發。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增長極的成長造成了地區間旅遊服務產業的發展差異,於此同時又能夠在增長極核的輻射範圍內培育次一級的增長極。不同等級的增長極與相互連接形成的發展軸共同構成了區域旅遊的網絡空間架構,通過網絡外延加強聯係促進區域的全麵發展。形成以交通幹線和主要城市為紐帶構建“點一軸”旅遊發展模式是優化旅遊空間結構、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在此指導下構築“七點、四軸”的旅遊空間發展格局,最終形成“縱向點軸串聯,橫向兩側輻射”的旅遊協作網絡。載體的挖掘需要資源的配合,需要凝練和思考,但更需要文化的創意,要注意文化內涵的組合、搭配,通過精心設計形成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景點和項目要聯動發展,增強開放意識,拓展外延,既要開放引進,又要開放輸出,增強目的地的文化旅遊吸引力和輻射力。通過對物境、情境、意境的創意設計,充分體現旅遊業特殊的產業關聯力度,最大化地挖掘、提升並實現浙中旅遊所蘊涵的本體價值及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