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企業CSR表現情況綜述(1 / 2)

日本企業CSR表現情況綜述

經濟研究

作者:饒競

【摘要】盡管CSR愈發受到重視,對於CSR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一定的階段。本文中,我們將按照ISO26000標準將CSR分為六個部分,並選擇其中的兩個部分的七個具體指標,來審視其具體表現。我們得知,不同的CSR指標的表現並不相同。我們同時也建議企業更加關注雇員的多樣性和平等性,並建議政府引導企業的CSR行為。

【關鍵詞】CSR,企業績效,環境,從業員,利益相關者

一、背景

隨著會計學逐漸從單純的財務領域向非財務領域延伸,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斷產生,並吸引著研究者們的注意。其中,企業社會責任(下文簡寫為CSR)獲得了高度重視也將繼續得到全世界研究者們的青睞。關於CSR,已經有大量文獻進行了研究。研究者們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但這些研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數研究者使用了打分法。在打分法下,研究者使用一個單純的分數衡量CSR,這顯然是不足以反映CSR水平的。

二、CSR的定義和理論基礎

(一)CSR的定義和分類。到現在,關於CSR的定義可謂眾說紛紜,但卻缺少公認的統一定義,使得相關理論工作和定量變得困難。Carroll (1979)提出了一個被研究者廣泛引用的三維概念模型,將社會責任分為四個部分: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和慈善責任。ISO26000給出了CSR的一個定義:組織為其決策和活動對社會和環境所造成影響而承擔的責任,通過以下透明且道德的行為:對可持續發展做貢獻,包括公共健康和社會福利;考慮利益相關者的期望;不違背現行法律,和國際公約保持一致,並在組織上下貫徹統一,在其關係中實踐。ISO26000同時還將CSR分成六個組成部分:人權、從業員、環境、公正事業、消費者、社區建設與發展。在下文中我們將使用這個定義和分類。

(二)理論基礎。關於CSR的最著名理論也許就是利益相關者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必須考慮多方麵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為這些利益相關者都能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果。利益相關者理論告訴我們,僅僅關心股東或者企業擁有者是不夠的;進行一些特定的CSR行為是有利可圖的,因為某些非財務利益相關者非常重要,而CSR活動可以獲得這些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信號傳遞理論也支持CSR活動。進行CSR活動的企業可以向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傳遞不同的信息。對於股東和投資者,CSR能向其傳遞企業擁有良好經營狀況的信息,否則企業將不能有資金進行CSR活動。對於其他利益相關者例如顧客、政府和公眾,這個信息則是企業正規、可靠、負有社會責任感,從而企業能夠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而被這些利益相關者支持。

三、觀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