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進出口貿易問題分析及發展措施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王振
【摘要】中國與韓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並有悠久的曆史淵源,自中韓1992年建交以來,兩國政治關係穩定,雙邊貿易額不斷擴大,產業合作既有寬度又有廣度,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農產品貿易,貿易形式由最初的間接貿易轉向直接貿易,但農產品貿易發展緩慢。
【關鍵詞】農產品貿易,政策分析,貿易壁壘
一、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現狀
中韓兩國都屬於耕地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中國在勞動力資源方麵存在優勢,韓國在農業生產技術上具有相當優勢,這正是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持續較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
(一)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主要類別和基本屬性
中韓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文化背景相似,合作領域廣泛,有著悠久的交往曆史。但二戰結束後,東西兩大敵對陣營形成,朝鮮半島內部形式錯綜複雜,再加上冷戰使朝鮮半島充滿了內憂外患的情況,中韓兩國相互隔絕。但是,和快速增長的雙邊貿易相比,中韓農產品貿易的發展顯得十分緩慢。一些貿易爭端阻礙了中韓農產品貿易的發展。
(二)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的發展特點
中韓兩國均屬世界農產品貿易的重要國家,兩國的地位隨著進出口貿易額的增加而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隨著兩國貿易的連續不斷進行,兩國貿易逆差的現象日益嚴重,而在農產品貿易方麵卻恰恰相反,中國一直以來都保持順差。
伴隨兩國經貿關係穩定發展,農產品貿易關係也逐步加強。韓國在近年來已經成為我國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和進口市場相比之下,韓國農業的生產效率高於中國。韓國作為農業淨進口國,其農業進口遠遠大於中國。在中韓農產品貿易開始算起,大的波動一共有三次,一是1995年由於中國人民幣貶值後升值的走勢導致中韓農產品貿易的下滑;二是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導致韓國內經濟的衰退,中韓農產品貿易降低:三是2001年以出口導向為主的韓國在日美歐三大經濟體陷入困境後經濟也處於低迷的狀態,導致中韓農產品貿易停止不前。
二、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農產品貿易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質量管理困難。我國的農產品在生產、加工方麵處於過於分散的局麵,也沒有確立穩定的質量管理體係。從總體上看,我國出口的農產品在質量管理的問題上存在很大缺陷,產品質量沒有保障,有時同一批產品也存在質量高低不一的情況,而這其中難免有些不合格產品,一旦被進口國的相關檢驗部門調查出問題來,就會導致整批產品遭到退貨或索賠。
2.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較低。質量問題是我國農產品出口滯後的首要障礙,同樣,這也是我國優勢農產品出口沒有出現預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意識是我國農產品生產者普遍缺乏的意識,他們為了追求農產品產量的提高而盲目使用大量含有有害化學品的農藥,導致出口農產品中農藥、化肥殘留物含量超標,生產者安全意識相對薄弱,片麵追求利益的增長,忽略了進口國及本國對產品的質量需求,導致出口困難。
3.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低。對於傳統觀念和我國計劃經濟的體製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中國在生產農產品方麵一直注重大產量同時由於經濟體質的原因把價格嚴重壓低,由於價格問題也造成了農產品質量問題,本來價格低是我國農產品戰略一大優點,但是現在許多國家因為此開始排斥中國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