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地區經濟發展現狀及策略分析
經濟研究
作者:向林雙
【摘要】武陵山地區是我國貧窮落後,連片集中的少數民族聚集地。由於行政區劃的原因, 導致各地區彼此分割, 缺乏統籌協調, 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麵臨各種挑戰和困難。隨著受到國家和各省市的不斷重視,現已成為全國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主戰場。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要抓住機遇,突破行政區劃,優化資源配置,培育產業集群,促進要素流動,實現該區域經濟社會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武陵山區,區域經濟,分工協作,對策建議
一、武陵山區概述
武陵山橫亙在中華腹地,綿延於湘、鄂、黔、渝四省市,處於我國國土的中心位置,生態結構良好,有豐富水資源、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旅遊資源,號稱中國的“綠心”。這裏是出川入蜀的重要通道,是連接中原與西南的重要紐帶,是中國區域經濟的分水嶺,是西部大開發的前沿地和最好的實驗基地。武陵山區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隻能用“窮”來概括,它的特征:一是地緣關係密切,人文同脈。是一個自然結構和社會發展方麵都有較強同一性的相對完整和獨立的地理單元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二是區域城市空間鬆散。武陵山區主要由重慶市渝東南一區五縣、湖北省恩施州八縣一開發區、懷化市二區二市、貴州銅仁市十縣等71個區縣組成。
二、武陵山區區域經濟發展優勢
(一)區位優勢。渝東南、湘西、鄂西、黔東北雖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劃,但地理上相鄰相連,是一個不可分割整體,是東南西北人流、物流、經濟流的交接、彙集處。同時,隨著渝懷鐵路、滬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張家界機場、萬州機場、黔江舟白機場的新修(擴)建,以及湖北利川至重慶涪陵鐵路、重慶黔江至湖南張家界鐵路等被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建設規劃,該地區的交通條件即將得到極大改善,獨特的區位優勢將得到凸顯。
(二)豐富的自然資源。一是水能資源豐富。武陵山區地下水儲存量豐富。烏江、沅江等主要河流,水量豐沛,是全國十大電力開發基地之一;二是生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達1100多種,植物種類達3700多種;三是礦產資源豐富。武陵山地區已探明的礦種達79餘種,且具有組合配套優勢。四是旅遊資源豐富。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古樸的民族風情,都具開發價值。
(三)國家高度重視和優惠政策。由於武陵山區屬於少數民族地區,享有國家扶持民族地區發展的優惠政策;2010年,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又將武陵山地區確定為6個重點區域之一。更重要的是,2011年11月,中央扶貧工作會議召開,《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隨後公開發布扶貧新戰略的重點,部署14個特殊片區。這其中包括武陵山區。2011年國務院已批複《武陵山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可以說,武陵山地區是集多種優惠政策於一身。
三、武陵山區區域經濟發展麵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條件滯後,交通不暢信息閉塞。武陵山區地質條件複雜,交通、通訊、農業、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難度大、加之各地經濟實力較弱,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製約了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交通方麵,武陵山地區交通運輸渠道單一,特別是與大中城市的鏈接通道少。基礎設施條件落後成為了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