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網絡服務的營銷策略創新研究(1 / 2)

社會網絡服務的營銷策略創新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廖可貴

基於六度分割理論的支持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Web2.0時代背景,網絡用戶對更加實用、真實的應用體驗的追求,社會網絡服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作為將虛擬網絡和現實社會有機結合體,成為互聯網新媒體中的一類重要應用服務。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5.2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達83.4%,首次超越傳統PC整體80.9%的使用率,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更加鞏固。

一、國內外社會網絡服務概述

維基百科對SNS定義如下:用戶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活動,利用軟件在網絡平台上建築的一種社會關係網絡。

按照功能,可將SNS網站分為如下五大類:①校園類:Facebook、人人網是校園SNS網站的典型代表。它以校園用戶為主要群體,校園用戶關注範圍較為廣泛,所以校園類SNS網站涉及信息也較為廣泛。②商務類:商務類SNS利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實現商務交往,典型代表是LinkedIn、若鄰網和天際網。如LinkedIn就是麵向全球各行各業商業人士,在其平台上可以發布招聘信息,投遞個人簡曆等。③平台類:平台類SNS網站往往是擁有大量用戶的社區,騰訊就是典型的平台類。騰訊以即時通訊為平台,在門戶及遊戲方麵有不俗表現。④休閑娛樂類:開心網、51網、海內網是其中翹楚。它是以為用戶提供休閑娛樂為中心的,目前此類網站還處在上升發展階段。⑤地方類:明顯地域化特征,用戶也是集中在某一地域的群體。⑥垂直類:專注於某一方麵的垂直社區,如驢友錄、蜂巢網,Myspace的轉型方向就是垂直音樂類SNS網站。該類網站服務於某個特定圈子的用戶,如擁有共同興趣愛好或對某類事物感興趣的群體等。

SNS媒體特征非常鮮明:①群組化。它通過探討及分享共同話題等方式將人與人形成一個個私人圈;②個性化。圈子中用戶的參與性增強,更注重個性化;③關係網絡化。SNS係統中的關係數據是其核心所在,通過對這些巨量數據進行整理和挖掘,可能搭建一個描述人們之間複雜關係的龐大無比的無向圖。④便捷化。圈子之間共同成員使得溝通、互動變得更便捷。

二、我國社會網絡服務發展的瓶頸

(一)對目標市場的挖掘與國外差距明顯

①網站滲透率低:該數據是指服務提供商對網民的滲透程度,即全體網民中有多少比率的網民了解、訪問或者使用該類型網站。

②SNS網站用戶黏度不夠高。基於經濟收入、生活方式、價值觀以及文化的差異,相比於國外用戶,我國網絡用戶買東西喜歡貨比三家,對某類商品不會有太強的忠誠度,更偏重於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③PC端瀏覽時長逐步下降,App端則開始上升。據艾瑞谘詢社區交友核心數據發布顯示:在增長趨勢上,2013年2月與2012年8月相比,月度瀏覽時長PC端下降39.7%,App端上升44.3%。2013年Q1,SNS服務季度瀏覽時長占社區交友服務瀏覽時長為45.2%,雖然優勢繼續保持,但下降明顯。社區服務占比逐漸上升,獨立SNS與微博占比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