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路徑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劉輝
【摘要】當前,區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發揮著著越來越重要作用。為實現中原經濟區經濟快速加快發展,提升其在我國經濟競爭中的影響力和地位,必須培育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文章界定了區域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剖析了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的潛在基礎,包括比較優勢、核心競爭力、競爭優勢,從產業集聚、創新、文化、產業升級等角度提出了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產業集群,創新
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區域間的競爭日益加劇,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而區域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在於培育和發展能在未來市場上形成競爭優勢的區域核心競爭力。因此,核心競爭力才是一個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最佳方式。為實現中原經濟區經濟快速加快發展,提升其在我國經濟競爭中的影響力和地位,必須培育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
一、區域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區域核心競爭力是在比較優勢、核心競爭力、競爭優勢等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指一個區域在長期發展中通過實現可支配核心資源的有效優化配置,形成自我發展機製和自組織能力,創建並保持長期、持久、獨特、穩定競爭優勢,帶來超額利潤和創造區域財富、支撐和保持區域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一種獨特能力。
區域核心競爭力是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競爭力。競爭力具有不同於一般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本質特征。是指區域所特有的,在資源利用、產品開發、生產、市場開拓及服務中,與其他地區相比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且不易被其他地區所模仿或學習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其特點是:具有獨特性,是其他地區所沒有或程度不及的,在競爭中能獲得較大的差別利益;具有充分的經濟和市場價值,能夠極大地滿足經濟和市場不斷發展的要求;具有發展的長遠性和持續性,就是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能為區域經濟帶來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的潛在基礎
通常認為,區域核心競爭力有兩個基本組成部分: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中原經濟區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源於其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比較優勢和資源有關,是指本地區在經濟和生產發展中所獨具的資源與有利條件。比較優勢對核心競爭力的貢獻主要在於是形成了某種差異性,如資源成本方麵的差異,形成特色產品等,這種差異性能使區域在競爭中獲得較大的差別利益。競爭優勢和資源的利用有關,是區域競爭中表現出來的產業創新和升級的能力,區域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產業能否創造出更高的生產力,並能持續地保持和發展這種生產力,而不僅僅是依賴比較優勢。競爭優勢強調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內生能力,特別是創新力。中原經濟區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獨特的區位優勢。
中原經濟區位於我國腹地,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在全國區域格局中具有樞紐地位。它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重要基地之一,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它的物產和勞動力資源以及巨大的購買力市場,對東部沿海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它處於我國由東向西的技術梯度和由西向東的資源梯度交彙區,對我國東西部發展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增長潛力較大、成長力較強。
2、顯著的人口優勢。
河南省擁有約1億人口,占全國的十三分之一,再加上周邊地區,中原經濟區大概有1.6億人口,甚至會達到兩億人口。人力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從某種程度上講是,這一種負擔,但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一種資源,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把人口大區變成人才大區,是實現中原經濟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命題。
3、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原經濟區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蘊深厚。中原是“甲骨文”的故鄉,是《周易》的誕生地,有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邯鄲、安陽、聊城、鶴壁的浚縣。同時,中原經濟區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如山河壯麗的太行風光、巧奪天工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等。發揮中原的文化旅遊優勢,培育以根文化為重點的中原文化品牌,對於增強海內外同胞的向心力、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眾多的產業集聚區。
經過近年的發展與提升,中原經濟區已經形成約180個產業集聚區,例如,臨潁縣的休閑食品產業集聚區、以高端裝備製造業為主導的洛陽伊濱產業集聚區、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等。產業集聚區建設不僅具備相當基礎,而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產業集聚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資的主平台,農民轉移就業的主陣地,改革創新的示範區。可以說,產業集聚區已成為中原經濟區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