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河南產業集聚區定位與運行機製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徐向慧
【摘要】河南省政府和領導把“三化”工作當作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中,並且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我省由傳統的農業大省向新時代先進的經濟大省轉型。本文首先指出了我省產業集聚區的現狀,接著分析了產業集聚區給我省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最後提出了河南產業集聚區未來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產業集聚區,定位,運行機製,發展
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直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政策。在最近的幾年裏,我省政府和領導為了科學發展觀,能夠實實在在被落實,真真正正為老百姓謀福利,於是把“三化”工作當作黨和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中。並且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前提下,積極推動我省由傳統落後的農業大省向新時代先進的經濟大省的轉型。
一、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
河南省是曆史上聞名的文化大省和農業大省。當前,河南省正處於加快謀劃“十二五”規劃,構建“中原經濟區”、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關鍵時期,既有諸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同時也有很多消極實不利因素。發展產業集聚區,是曆史進步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途徑,是國家促進中部發展的政策措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措施。在綜合考察的基礎上,總結市縣發展經驗,積極探索,通過科學規劃。2010年,全省工業區已落戶高新技術企業292家,比上一年增加74家,實現營業收入1041.5億元,占全區營業收入的7%。其中有一些在產業集聚區建設中,成績非常突出的企業,如富士康。產業集聚區不但帶動了經濟的巨發展,其積極的社會作用亦很明顯,通過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城鄉公共服務更加公平平等化,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和農村的城鄉統籌發展的新模式由此形成。
二、河南產業集聚區發展中存在問題
目前河南一些地方加快產業集中度,促進產業集聚區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在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某些地方的領導、群眾對產業集聚區的內涵、製度機製、以及運作方式等等,這些概念還不是太明白。
(一)產業集聚區定位缺乏特色
我省大量的產業集群區的定位缺乏個性,主導產業同構嚴重。我省現有的180個工業區,主導產業的區域產業集群的產業同構現象,更為明顯的存在。比如,食品行業的產業同構現象就比較嚴重。產業同構嚴重的河南產業集群的競爭壓力大,一是吸引著激烈的競爭,爭奪沿海產業轉移項目,產業同構嚴重的河南產業集群的競爭壓力大,一是吸引著激烈的競爭,爭奪沿海產業轉移項目;其次,在原材料和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了競爭,從而降低了效益,上升了成本。
(二)產業集聚區缺乏品牌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目前我省的產業集聚區發展還不夠完善,不夠發達。就以馬寨食品產業園為例,由於馬寨產業集聚區主要生產食品,並且附加值比較低,技術含量也不高。隻有天方,康師傅等少數知名企業。不足之處在於技術、品牌和其他高端生產要素積累方麵相對薄弱,大多屬於傳統低端食品加工。知名度和品牌特點缺乏,從而缺乏市場競爭力。調查顯示,由於在規劃階段,產業集聚區的大部分起點低且規模小,在人才、資本、技術和其他方麵的力量。當然,集聚區不缺乏龍頭企業和大型企業的創新能力,如孟州市產業集聚的毛皮工業區的隆豐皮草有限公司是一個典型。許多中小企業隻能更新能力和模仿的產品,設備多缺乏創新能力,管理和技術改造,技術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導致競爭能力不強和長期落後,甚至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