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專利創新能力評價及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1 / 3)

中國專利創新能力評價及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王旦

【摘要】在創新驅動的新常態經濟下,需要依靠知識產權創新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競爭力。本文以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除西藏藏族自治區)為樣本,遴選27個指標構建專利創新能力評價體係,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專利創新能力與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並運用象限法解構了專利創新能力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關聯特性,發現二者存在趨同性。

【關鍵詞】專利創新能力,區域經濟發展,因子分析

1引言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我國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激發科技創新活動,為國家複興提供動力。而“知識產權”、“專利”等則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活動,直接關係到企業、產業、乃至國家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表明,以專利為重點的知識產權已成為利潤之源,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和企業財富與競爭能力的重要標誌[1]。專利作為知識產權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創新成果的主要表現,具有排他、獨占的特質,對促進區域產業升級、加速區域經濟增長、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於專利水平的評價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麵:(1)關於專利綜合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和評價研究。葛仁良(2006)從發明專利的投入類、產出類、運營類、保護類和效益類五個方麵構建了專利綜合評價指標體係[2]。畢亮亮(2008)年對長三角城市科技創新能力進行評價,並提出構建“區域科技創新圈”的發展政策[3]。(2)關於專利對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曾慶平(2008)通過分析甘肅高校專利產出的內部因素,指出高校專利技術增值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4]。程華、廖中舉等(2011)運用因子分析法和回歸分析法研究得出我國總體上環境創新能力與經濟發展有“強同勢”的關係[5]。(3)關於專利創新效率的研究。自2011年開始發表,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編製的《全國專利實力狀況報告》對全國專利實力綜合指數從專利創造指數、專利運用指數、專利保護指數、專利管理指數和專利服務指數五個方麵進行測度,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獲得了社會廣泛認可[6]。趙惠芳、李偉衛等(2008)在科學設計專利創新效率綜合評價指標體係下,運用數據包絡模型對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專利創新效率差異進行了研究[7]。

本文研究的專利創新能力主要指由專利發明帶來的相關創新能力,包括專利產生的創新環境、專利投入和專利產出,以及帶動的產業升級、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和高附加值等狀況。隨著創新驅動發展的提出,綜合評價專利創新能力、以及研究專利創新能力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特性具有重要意義。

2專利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係和區域經濟發展指標體係的構建

2.1專利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

專利創新能力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受多方麵因素的影響。為了係統、全麵的評價專利創新能力,本文基於《全國專利實力狀況報告》(2011-2013)的指標體係,結合專利創新過程,從專利創新環境、專利創新投入和專利創新產出三個維度來構建指標體係:其中專利創新環境指標包含:人均GDP(元/人)(X1),互聯網普及率(%)(X2),第二產業占GDP比重(%)(X3),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X4),6歲及6歲以上大專以上人口數/6歲及6歲以上人口數(%)(抽樣調查)(X5),每十萬人口高等學校平均在校生數(人)(X6),出口總額/GDP(%)(X7),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百萬美元)(X8);專利創新環境指標包含:R&;D經費投入強度(%)(即R&;D經費/GDP)(X9),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X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R&;D經費(%)(X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人員全時當量(人年)(X12);專利創新產出指標:國內專利申請受理量(項)(X13),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項)(X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項目數(項)(X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申請數(件)(X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件)(X17),國內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受理量(項)(X18),國內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受理量(項)(X19),國內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授權量(項)(X20),國內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授權量(項)(X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件)(X2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項目數(項)(X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發新產品經費(萬元)(X2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萬元)(X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出口銷售收入(萬元)(X26),技術市場成交額(億元)(X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