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數據環境下的電視真人秀節目采編製作方向分析(1 / 2)

大數據環境下的電視真人秀節目采編製作方向分析

理論探討

作者:劉仕衛

【摘要】隨著我國電視熒屏競爭的不斷加深,綜藝類電視節目的改版是越來越頻繁,在這個過程中,借鑒和汲取國外成功經驗的電視真人秀節目在我國的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不過,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這種真人秀節目在采編的過程中由於所涉及的信息量過大,因此給節目的製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本文就結合《爸爸去哪兒》為例,針對大數據環境下的電視真人秀節目采編製作方向進行分析。

【關鍵詞】爸爸去哪,大數據,電視真人秀

1、概述

真人秀(也稱真人實境秀、真實電視,reality television)一般是指以電視傳媒為介質,通過舉辦某一類別的比賽活動,以從多名參賽者中選取最終獲勝者為目的;同時,有著豐富的獎品,可以獲得廣泛的經濟效益的電視節目。

2、大數據環境下的電視真人秀節目量產分析

盡管電視真人秀節目在熒屏上的收視率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從采編的實際角度上來分析的話,電視真人秀節目在現在的環境下如果實行量產的話仍然有一定的難度,綜合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種原因:

2.1采編工作量大。《爸爸去哪兒》每一集都要有五組家庭參與演出,在每一集的遊戲設計上,采編人員和導演組要進行多次的協同溝通,無論是從工作量上還是從信息量上都是很大的。盡管每一集的播出時長僅為120分鍾左右,但是導演組要分別派出至少五組的采編人員跟隨演員實景拍攝72小時。這與常規的綜藝娛樂節目最多的2組采編人員現場工作1-2個小時比起來完全是一種“量化”的突破。

2.2後期製作繁瑣。為了突出節目效果,才拍攝素材彙總完成之後,在剪輯的過程中要有大量的後期特效製作跟進,無論是畫麵效果還是工作量,在我國的電視熒屏上都是一次創新。如此大的信息量,讓整個《爸爸去哪兒》節目的數據庫信息完全達到了一個峰值。

2.3演員甄選難度高。第一季播出的成功如果是因為節目較為新穎的原因的話,那麼第二季以後的節目在演員的甄選上也就相對的增加了很大的壓力,因為按照廣電總局的相關要求,對於這種真人秀的演員甄選要本著一定的原則來執行,因此盡管這個工作並不是采編人員要具體跟進的,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幾乎每一個環節上都有采編人員忙碌的身影。

2.4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果不成正比。《爸爸去哪兒》在播出的過程中,其實反映了當下的許多育兒教育方麵的問題,因此引起的社會效應是十分轟動的,但是由於節目製作過程十分的繁瑣,需要耗費大量的人財物來為其支撐體係的運轉,因此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與之同名的電影節目的經濟收益還較為明顯之外,常規的電視節目其經濟收益並沒有太過突出。

3、大數據環境下的電視真人秀節目量產改進措施

每一集如此龐大的信息量,和相對不成正比的經濟效益,給節目組,尤其是采編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再加之節目前兩季所取得的巨大社會效應,對於今後的節目製作而言,應遵從以下的幾個改進方向:

3.1將節目大數據由量化管理向質化管理推進。前兩季的成功,節目信息量的相對較為集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此大的節目數據如果仍然延續現在的量化管理模式的話,不僅仍然要增加采編工作人員的相對工作量,還可能因為節目效果的重複和同化讓節目的收視效果受到衝擊,因此,必須將節目的大數據從量化管理向質化管理進行改革。這種改革主要是將節目的全部信息數據由最初的後期集約化篩選向前期的質量篩選推進。所謂質量篩選是在減少固定攝影機位的同時,增加人工定位攝影機位,這樣在表麵上看起來是增加了攝影師的工作量,但是從實際的拍攝效果上來看,其實是減少了總體的節目素材累積量,因為對於固定機位而言,是長時間定位拍攝的,幾乎是在演員到達拍攝現場之後就開始了,在演員離開拍攝現場之後才結束。而對於人工定位攝影而言,在需要采集素材的時候才開始拍攝,在不不要采集素材的時候是處於待機或者關機狀態。這樣在節目的後期製作上對於素材的審驗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