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斐與苗人鳳天王山之戰的博弈論分析(1 / 2)

胡斐與苗人鳳天王山之戰的博弈論分析

理論探討

作者:田宏業

【摘要】金庸武俠小說迷們都能對金庸先生作品如數家珍,都能夠對每篇小說離奇的故事情節娓娓道來,同時對小說中的各種奇遇羨慕不已。但最令他們瞠目結舌的是《雪山飛狐》的故事結尾,金庸先生在後記中做的說明,引來了各種圍觀者對結局的猜測。本文將運用博弈論的分析方法對結局進行一番經濟學意義上的論證。

【關鍵詞】雪山飛狐,博弈論,最優策略

一、研究背景

在《雪山飛狐》的《後記》中,金老先生說,“《雪山飛狐》的結束是一個懸疑,沒有肯定的結局。到底胡斐這一刀劈下去呢還是不劈,讓讀者自行構想。”當讀者希望金老先生寫個肯定的結尾時,金老先生說,“在我自己心中,曾想過七八種不同的結局,有時想想各種不同的結局,那也是一項享受。” 胡斐與苗人鳳兩位大俠最後對決的場景,是在山腰一塊搖搖欲墜的凸出的懸岩上,二人各執一樹枝為武器,頻頻使出自己致敵死命的招式,此時,由於金庸整個故事構思的引導和約束,一個悲劇性的結局已不可避免。按照小說最後的邏輯,苗若蘭等到的結果隻有三種:要麼父親死,要麼愛人死,要麼二人都死。後有人設計為二人均未死,結局是團圓的喜劇,但這恰是金庸極力避免的、了無新意的、落入俗套的平庸之筆。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又對金庸老先生的小說有種莫名的癡迷,試著用博弈論的研究方法分析下《雪山飛狐》的最優結局。

二、博弈論的基本理論介紹

博弈論(Game Theory),有時也稱為對策論,或者賽局理論,是研究具有鬥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它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目前在生物學、經濟學、國際關係學、計算機科學、政治學、軍事戰略和其他很多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遊戲或者博弈(Game))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鬥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具有競爭或對抗性質的行為成為博弈行為。在這類行為中,參加鬥爭或競爭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標或利益。為了達到各自的目標和利益,各方必須考慮對手的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並力圖選取對自己最為有利或最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博弈論就是研究博弈行為中鬥爭各方是否存在著最合理的行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這個合理的行為方案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三、胡苗天王山之戰的博弈分析

無結局的結尾也有結尾:金庸在《雪山飛狐》的結尾處設計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情節,即胡斐和苗人鳳掉在一塊覆蓋冰雪、滑溜無比的光圓懸岩上並展開了最後的決鬥,金庸寫道:胡斐舉起樹刀,一招就能將他劈下岩去,但想起曾答應過苗若蘭,絕不能傷她父親。然而若不劈他,容他將一招“提撩劍白鶴舒翅”使全了,自己非死不可,難道為了相饒對方,竟白白送了自己性命麼?霎時之間,他心中轉過了千百個念頭:……那時胡斐萬分為難,實不知這一刀該當劈是不劈。……當此之際,要下這決斷實是千難萬難……她站在雪地之中,月光之下,望著那嬰兒的小衣小鞋,心中柔情萬種,不禁癡了。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歸來和她相會,他這一刀到底劈下去還是不劈?按照小說最後的邏輯,苗若蘭等到的結果隻有三種:要麼父親死,要麼愛人死,要麼二人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