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國有企業的法寶
理論探討
作者:雷麗麗
【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於2013年4月19日召開會議,並決定從該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而國有企業作為政府投資參與控製的企業,必須走在其他企業的前方。
【關鍵詞】國有企業,群眾路線,法寶
在我國,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和重要部門中處於支配地位,為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發揮著重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也在2014年強調,深化國企改革是大文章,國有企業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加強。但他強調,國有企業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不思改革,確實要擔當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在推動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這一切都要從群眾路線出發。所以,國有企業要把實踐群眾路線作為大事來抓,把群眾路線視為企業生存發展的一大法寶。
一、群眾路線概述
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麵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製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
2013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提群眾路線,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我們黨要通過發揚光大黨的優良傳統,來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各種挑戰。毫無疑問,國有企業要重視群眾路線,也需要發揚光大自身的優良傳統。國企處在經濟建設的第一線,是黨的重要陣地,處在黨檢驗群眾政策效果的關節點上,是黨實現經濟任務的重要執行者。處在掌握國有經濟資源使用權的位置,是黨調節社會、經濟利益的直接受力點。更是錢、權、利的集中地,處在受眾麵廣,影響大的焦點上。當前,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利益新格局、思想文化多元化,矛盾凸顯的關鍵時期,國企是否能全麵地執行好黨的群眾路線政策,是否能處理好複雜的內、外部矛盾,是否能應對經濟轉型的陣痛,是否能起好黨員模範作用,關係重大,責任重大,考驗重大。因此,國企領導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決反對“四風”,這是當前國企的政治使命。
二、群眾路線對於國有企業的意義
群眾路線對於國有企業的意義體現在兩大方麵,分別體現在國有企業生存方麵和國有企業發展方麵。
(1)實踐群眾路線,是國有企業生存的必經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支柱,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基礎;強調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係群眾。這指明了國有企業肩負著鞏固黨執政政治基礎、經濟基礎、社會基礎的使命;國有企業要擔當光榮使命,必須踐行群眾路線。國有企業黨組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係職工群眾,順應職工群眾對發展的新期待,緊緊依靠職工群眾推進創業發展、轉型升級,實現了企業與職工協調發展。國有企業作為全民所有製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被賦予了促進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維護黨執政興國社會基礎的重大使命。作為保證社會公平的經濟基礎,無論是建國初期還是改革開放後,國有企業都把促進民生穩定、增強社會效益作為重要責任,可靠生產、誠信經營、節能環保、支持公益、維護穩定,積極吸納就業、扶危濟困、上繳利稅,成為維護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安定的最積極和最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