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國內外非營利社會組織
理論探討
作者:盧雲雁
【摘要】非營利組織是中國事業單位改革的一種主要模式。但非營利組織在中國是一個外來詞語,它有著深厚的西方製度文化的背景,在進入借鑒的時候,不能不深入思考:非營利組織是什麼、具有什麼屬性和功能,以及各國非營利社會組織概況以及對我國的啟示。
【關鍵詞】國內外,非營利社會組織,啟示
非營利社會組織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迅猛發展,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非營利組織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同時,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非營利組織都致力於各種社會問題的解決,積極參與包括社區建設、地方自治、公共政策製定和執行等區域性公共事務,還包括積極參與國際決策,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可見,非營利組織已經成為全球化時代國際治理的一支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1.非營利社會組織的界定、屬性和主要功能
非營利社會組織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文譯名,是指那些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開展各種公益性或互益性社會服務活動的民間組織,具有非營利性、非政府性和誌願公益性三種基本屬性。
非營利社會組織具備以下功能:1.提供公共物品。2.代行政府職能。33.推動社會發展。 4.促進社會適應。5.有效配置資源。
2.各國非營利社會組織與公益事業概況
20世紀最後的20年,非營利組織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發展,形成一場“全球結社革命”,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創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薩拉蒙教授主持在全球42個國家開展的國際非營利組織比較項目 ,對全球不同地區非營利組織的狀況和作用作了較詳盡的闡述和比較。結合該項目的成果,可以對國外非營利組織的概況作一總結:
2.1無論從占國家支出還是吸納就業而言,非營利組織都構成區域中的重要經濟力量。各國非營利組織的規模,平均約占GDP的4.6%,占非農就業人口的5%,占服務業就業人口的10%,相當於政府公共部門就業人口的27%。
2.2非營利組織在各地區和國家的分布特點是,在多數發達國家規模較大。以就業為指標,西歐各國非營利組織最為發達,如荷蘭、愛爾蘭、比利時等均占到非農就業人口的10%以上,比英美等國還要高。而中歐、東歐各國則平均隻有1%左右。
2.3非營利組織活動領域的分布特點在各地區不同。仍然以就業為指標,2/3的非營利就業集中在三個傳統福利領域:教育、衛生保健和社會服務。拉美國家則以教育一個領域為主導,而在中歐和東歐各國,以文化和娛樂組織占據主導,在其他方麵作用有限,顯示了政府直接提供福利的傳統。
2.4非營利組織的收入來源,以經營收入和政府的支持為絕對主導。與人們想象的不同,慈善捐贈收入實際隻能為非營利組織提供約1/10的收入來源,而會費與經營性收入,以及政府以各種方式提供的資金,構成非營利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
3.國外非營利組織發展對我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