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對居民健康自我評價的影響
理論探討
作者:汪兵韜 鄧婧宇
【摘要】本研究評估了個體從事的最主要工作和自評健康之間的關聯性,在控製了與職業相關的變量(教育程度、收入和健康保險)後,發現職業和健康確實有聯係。即使包括已退休的樣本在內,工作史中的工作也仍存在影響。
【關鍵詞】CHFS,健康水平,職業分類
一、引言
職業是居民個人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職業不僅為個人帶來生存必須的報酬,是自我實現的必要途徑,也為社會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職業生涯對個體的影響不僅限於物質上的回報,也會對居民的健康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不同職業組的個體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健康狀態和預期壽命(Marmot et al., 1991; Case and Deaton, 2005)。比如在美國和荷蘭,體力勞動者在給定時間內死亡的可能性比從事管理、專業技術和行政的可能性高50%(Cutler et al., 2008; Ravesteijn et al., 2012)。在對歐洲8個國家的研究中,發現在各個年齡段,體力勞動者的死亡率都比非體力勞動者高(Mackenbach et al., 1997; Kunst et al., 1998a),而且這種差距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提高(Mackenbach et al., 2003)。
在本文中,作者試圖衡量職業的影響,通過兩個方麵來表現,一方麵是職業的直接影響,也就是職業本身的客觀環境與心理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另一方麵是間接影響,比如與職業相關的收入和健康保險等。然後選取以上兩反麵的相應變量進行研究。
二、數據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的是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該數據是由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共同成立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完成,該數據是基於全國25個省市、320個社區、8438個隨機家庭樣本的調查報告。研究時選取了6 個樣本,分別是(a)在職或退休/離休的個體樣本(N=12029)(b)在職或退休/離休的男性樣本(N=6449)(c)在職或退休/離休的男性樣本(N=5580)(d)50歲以上在職或退休/離休的個體樣本(N=4986)(e)50歲以上在職或退休/離休的男性樣本(N=2695)(f)50歲以上在職或退休/離休的女性樣本(N=2291)
三、結果
我們可以發現,在所有工作和退休/離休的個體樣本中,除了“軍人”這一職業,其他5種職業都表現出與“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顯著的差異,而且都有更大的概率自評低水平的健康程度,這些職業分分別是“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農林牧漁水利生產人員”和“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男性要比女性有更高的概率自評高健康程度。在男性樣本中,結果與整體樣本基本無異,隻是“農林牧漁水利生產人員”並沒有對自評健康有顯著影響。女性樣本中,職業與自評健康程度無顯著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