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氣合作研究文獻綜述
理論探討
作者:孫燁 王方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繼續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保障穩定的能源來源問題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在進口來源多元化戰略指導下,作為我國的戰略協作夥伴,也是世界能源大國的俄羅斯在我國對外能源合作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近年來國內外政治界和經濟界對中俄兩國合作的研究也較多,從研究文獻的數量和研究的深度來看,相關研究重要按照如下脈絡發展:中俄戰略協作研究——中俄能源合作研究——中俄天然氣合作研究。
【關鍵字】中俄天然氣合作,文獻綜述
一、關於中俄戰略協作的相關研究
中俄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轉型國家,有著諸多相近的戰略訴求。劉古昌(2010),侯敏躍、韓冬濤(2012)認為,中俄同為轉型國家和新經濟體,都致力於推動世界多極化、維護全球穩定,在打擊國際恐怖勢力、國內分裂主義,保障地區安全、促進地區繁榮,參與多邊全球治理等方麵都需要兩國積極協調,密切合作。作為“戰略協作夥伴”的中俄兩國在政治、經濟、能源、文化等多個領域有著深入的合作,中俄政治關係時穩固並且持續向前發展的。馮青淑(2009)則指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已從“政治、安全為重點的戰略協作發展到以經濟與安全為主的全麵戰略協調”階段。而李建民(2014)認為,中俄能源合作是中俄務實合作的重中之重。侯敏躍、韓冬濤(2012)認為能源合作是兩國全麵戰略協調的重要內容,不僅促進了雙方的經濟發展,更增強了中俄政治互信以及合作製度的建設;隨著中俄政治互信的不斷加強以及合作製度的不斷完善,將有效推動作為戰略資源的能源的合作。
但是,王海運(2009),田永祥(2007),徐海燕(2004)也指出,應當注意俄羅斯國家利益至上的政治理念,作為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的產物,俄羅斯對國家安全非常敏感,它在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的同時也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雖然中國有利於其東西方平衡戰略,但也對不斷崛起並日益強大的中國對其造成的安全威脅有著很深的顧慮。
二、關於中俄能源合作的相關研究
關於中俄能源合作的互利性研究。李碩冰(2013),郭銳、洪英蓮(2009)等學者的觀點比較一致,都認為能源合作是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和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是雙方互利共贏的現實選擇,具有很強的市場互補性和互利性,合作將會取得雙贏的結果。侯敏躍、韓冬濤(2012)從合理性、有效性、可持續性三個角度對中俄能源合作進行分析,認為政府主導的能源合作模式在短期內不會變,加強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具有實際利益,更具有戰略意義。
關於中俄能源合作的戰略意義研究。俄羅斯能源問題專家日茲寧(2007,2010,2011)從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角度研究了俄羅斯的能源外交,並從能源外交的角度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問題。傅勇(2009)從能源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各種戰略要素組合成的中俄能源戰略合作的框架和特點,指出,中俄能源合作具有地區性和互利性,其核心將使兩國能源供求關係長期化、機製化,並推動東北亞和中亞兩個地區的邊緣政治——經濟整合。並且,在俄羅斯能源地地緣政治的“雙保險”戰略中,“中國因素”是實現這種戰略平衡的關鍵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