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陽地域古建築資源與仿古建築產業發展研究(1 / 2)

東陽地域古建築資源與仿古建築產業發展研究

理論探討

作者:曲升級 許田枝

【摘要】古建築是炎黃子孫世代相傳的文化源泉,是前輩聰明才智和勞動成果的結晶。古建築是中國傳統鄉村文化的組成部分,擁有濃厚的儒家氣息和文化風貌,加強古建築保護與修繕將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仿古建築通過運用現代結構和材料技術再現古代建築式樣,介紹在規劃管理、建築材料、建築形式、交通情況、水利水電等方麵存在的問題,對它的旅遊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古建築,修繕,仿古建築,產業發展

1東陽市古建築資源現狀和麵臨形勢

現存於浙江省東陽市境內的古民居盧宅,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住宅建築群落,素有“北故宮,南盧宅”之稱。盧宅建築群,特別是肅雍堂組群,從建築形式、空間序列、匾額題名等各個方麵充分反映了明代以後理學思想和倫理宗法觀念對民居的深刻影響。城東街道的李宅,是東陽宗祠最大、民居最古、建築類型最豐富的古村落,是活態的古民居博物館。巍山是一座死火山,自然風光優美,山上有火山噴發遺留的黑石林,相傳還有晉朝葛洪煉丹遺跡。巍山廳堂是東陽古建築的三大招牌建築之一,巍山以其擁有古建築數量眾多、曆史悠久、規模龐大、保存完整、品類齊全、藝術價值高的廳堂享有盛譽。也是東陽古建命運的縮影。但是近年來,由於資金缺乏,這些農村古建築往往得不到應有的保護,或破敗不堪,或瀕於倒塌。

2近年來東陽市古建築保護情況分析

2.1古建築的保護模式。第一種采取村裏自行保護。這種方式極不合理。古建築流傳至今產權不清或產權共有,實際上相互扯皮時有發生,給保護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村裏隻能協調沒有懲罰權,有的所有者將古建築的有價值的雕刻構件鬥拱拿去賣,村裏對這種事情實際上往往無能為力。第二種是市政府統一保護,登記造冊,對古建築等公房進行保護。政府出資結合民間資本共同管理,不改變公有房產前提下開發旅遊,出版相關書籍提升東陽古建築知名度。

2.2古建築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責任主體不明確,缺少牽頭部門。公房部分由市房管局管理;其餘有的古建築由村委管理,有的古建築隸屬私人財產,缺少牽頭的權利責任主體,對保護不利的單位和個人缺少處罰措施。其次“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是古建保護工作的立足點。東陽舊城拆遷、舊村改造對古建築造成了破壞。一些古建築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拆除了,沒有對其進行改移或重建。村裏的古建築村民保護意識不強。不少地方對古城鎮、古村落建築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曆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保護工作沒有行之有效的建設規劃和措施,偏麵強調現代城鎮、村落的建設發展,基層文化文物部門對城市規劃建設無權幹預等等。最後最關鍵的是資金補助不夠。很多古建築雖列入了文物保護點,卻年久失修隨時可能倒塌。

2.3古跡和古建築環境的修複思路。

思路一“原汁原味”。 對古建築環境的保護和修複以曆史資料為基礎,追求形似和原真。這種思路和做法能夠最大限度實現對曆史環境的保護,但由於農村史料匱乏,隻能推測當時曆史環境。思路二保護為主,按需變更。對於具體的曆史古建築,是保護還是修複、擴建,需要根據其價值、現狀、空間形態等相關因素綜合分析。采取合適的保護、修複和利用策略,達到古建築與現代建築環境的和諧統一。現在我國城市建設“千城一麵”現象很嚴重,古建築作為建築之鄉特色需要重點保護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