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學生利用空間平台學習效果評價
高教論壇
作者:張曉娟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隨著不斷的變化,為全麵實施教育部關於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本文主要結合我院教育信息化空間平台的建設情況,對學生通過空間平台的學習效果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空間平台,自主學習,學習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以資源的豐富性、開放性及便利性,成為了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首選的信息通道,網絡不僅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便利,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學生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主學習,是網絡環境下最重要的學習方式。
一、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現狀分析
在信息化時代,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有效學習是當務之急,學生在麵對信息量龐大的網絡世界,很容易浪費大量的時間,卻實現不了自己的學習目標。以下結合本院校的情況,對學生學習現狀進行了相關分析:
(一)學生缺乏自主性學習認知。
目前的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比較被動,不喜歡主動思考或通過網絡自主學習相關知識,過分的依賴傳統的麵授學習形式,對網絡資源知識的攝取程度不強,大部分高職學生認為網絡就是娛樂,自我學習控製能力不足。這方麵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合理的利用網絡資源,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缺乏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學習平台。
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建設,是開展教育信息化的最基本的要求。大部分高職院校目前並不缺乏教學資源,但是真正適合學生學習需求以及能夠充分有效利用的信息化資源不多。大多數教學資源都是隻局限於把教材做電子教案、講稿轉變成PPT,加上本校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信息化平台,而學生大部分隻是通過課堂學習的形式學習知識,在傳統的教授式教學方式下,由於受到了學生的學習背景、學習能力等方麵的差異,在短時間的課堂上教師也無暇顧及不同學生接受能力方麵的差異,學生在課堂上消化不了的知識,隻能依靠筆記自己研究,同時不會擅長利用信息技術來獲取有用知識,從而造成學生對知識掌握不紮實,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可能不佳。
二、高職院校信息化平台建設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對未來十年進行了全麵部署,概括提出了三大任務和兩個平台,簡稱“三通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核心目標。三大任務:第一是要基本解決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接入與網絡學習環境的問題;第二是加強優質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第三是建設實名製的網絡學習空間環境,努力推動個人自主學習和教學互動。兩個平台:一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二是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為全麵實施教育部關於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學習質量,我院學生一共有2280個空間賬戶,主要是針對大一大二學生, 教師個人空間建設啟動之後,學院發動學生建設個人空間,下發空間操作指南,組織學生分批次進行空間建設培訓,推進學生空間建設。各係(院)精心組織,建設效果很好,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個人空間,充分展示了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和較高的藝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