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院校的職業價值觀教育的一些探討(1 / 2)

高職院校的職業價值觀教育的一些探討

高教論壇

作者:趙銳 張仲穎

【摘要】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本科和專科兩個學曆教育,側重實際應用,使學生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文化基礎,熟練掌握主幹技術,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人溝通、合作共事的能力。高職院校的職業價值觀教育是職業指導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評價觀,提高學生職業價值選擇的能力,是有助學生走向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開展形式多樣,可以在顯性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開展,也可以滲透在隱性的校園文化中進行。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價值觀教育,重要性,引導措施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指導有助於實現學生與職業的最佳匹配,在目前職業競爭激烈的社會背景下,社會和各高校要重視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通過國家宏觀政策的製定,社會職業指導機製的健全和職業價值觀的完善,各高校職業指導體係的構建和學生擇業觀念的轉變等方式,為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高效開展創造實踐的條件。根據2014年大學生職業價值教育現狀和擇業觀的調查顯示:高達50%的學生擇業意識淡薄,職業選擇欠缺主動,找工作主要依靠學校和親朋好友“保駕護航”。本文以高職院校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切入點,簡要探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職業價值觀的策略。

一、國內的就業現狀和高職院校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相關理論基礎

(一)職業價值觀是職業選擇導向,職業方向確定的重要指導因素。職業價值觀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職業選擇。而人們擇業的目的就滿足人生活和心裏需求。影響職業價值觀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社會職業供求導向,職業自身的工作特性、求職人的自我了解、定位和設計,學校的職業價值觀教育等。職業價值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體現了當代人對各種需要的重視程度。目前,我國由於人口多,經濟發展不平衡等,造成我國職業競爭激烈,“畢業就是失業”成為困擾我國教育部門、家長和學生的重要民生問題,但是實際上造成我國就業壓力大的根本原因不是無工作可做,而是職業價值觀的構建不夠完善。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式是很多企業招不到人,而很多大學生又找不到工作,造成這一矛盾局麵的根本原因就是當代大學的職業價值觀存在誤差,常誤把報酬看成職業價值的主要衡量標準,片麵注重職業所帶來的權力、報酬和晉升機會,不願意從基層做起,更不願意紮根二、三線城市。

(二)職業價值觀決定個人職業的生活質量。職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俗話說“換個職業窮三年”,因此從業者一旦選定一個職業,可能就會貫穿職業者的一生,直接影響求職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擇業,一定要相當慎重。個人在職業中獲得的成就與幸福感的大小決定職業生活質量的高低。 職業人在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客服困難,解決問題,最後在事業上取得成就,從情感和物質上獲滿足,這種職業幸福感,是職業價值觀發揮作用並深入、遞進的結果。職業價值觀是影響擇業選擇的關鍵因素,影響著個人對職業發展的見解和期望,促進職業開展要素的生成和發展,其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學生要想選擇適合的職業發展道路,使職業成為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支撐,必須要腳踏實地,立足自身實際能力和興趣,結合社會需求,培養紮實的職業技能和正確的職業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