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等院校實踐教學模式新思考
教研探索
作者:劉誌英 楊琨 齊莉莉
【摘要】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符合現代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式。我校作為民辦高等院校如何結合自身情況開展實踐教學,如何在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綜合素質,應該采用何種實踐教學模式,本文對此做出了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民辦高等院校,實踐教學
在競爭較為激烈的現代社會,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實踐操作能力顯得較為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在改革轉型的過程中,應以能力為本作為辦學的指導思想,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教學成為高等院校教學改革過程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工作。那麼,以我校管理學院為例,什麼是實踐教學,怎樣開展實踐教學模式,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一、實踐教學的概念及特點
實踐教學是指通過模擬實際工作環境,教學過程理論結合實踐,通過學生參與式學習,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活動過程。其特點如下:第一,實踐教學本質上也屬於一種教學活動。與理論教學一樣,最終目的都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隻是理論教學偏重於教師通過課堂形式講授,學生被動的接收。而實踐教學則以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偏重於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接受知識或者技能。第二,實踐教學形式多樣。理論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講授使學生係統地掌握所學學科的知識體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教學則是為了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認識的了解。也正因為此,實踐教學展開方式比較多,可以采用案例教學形式,任務驅動式教學等。第三,實踐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自主能力。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最終目標是學生不僅能夠獨立的完成任務,還能具備一定的思考,創新能力而並非像流水線上的機器人一樣,盡管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但隻是簡單的重複,而不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的實踐教學必須在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展開,不僅要讓學生具備簡單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應該有一定的創新、自主等綜合能力。
二、民辦高等院校開展實踐教學的學情
民辦高等院校是指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麵向社會舉辦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它與公辦高等院校最大的區別就是經費來源不同。對於民辦高等院校而言,由於其辦學經費來源於自籌,因此競爭力對於民辦高等院校而言無疑是支持其生存下去的武器。
學生的就業率以及學生能力就是民辦高等院校的競爭力。因此,在教學改革的驅動下,民辦高等院校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願望毋庸質疑。以我校為例,各個院係均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將實踐教學內容嚴格規劃到人才培養計劃當中,並根據學生特點,學校師資情況展開實踐教學。以我院市場營銷專業為例,在人才培養計劃當中就嚴格要求實踐教學比例必須達到50%以上,在師資方麵也盡力引進雙師型人才,為學生提供良好教學環境。
三、實踐教學模式
民辦高等院校紛紛開展實踐教學,為了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常見的實踐教學模式有以下三種。
第一,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即將常規的案例教學,課程實驗等實踐內容穿插入課堂理論教學之中。在課堂講授中進行任務驅動,與學生互動等方式實現實踐教學,讓課本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能力互融。我院課程主要以人文社科類為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大量開展案例教學,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利用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