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會計有效教學的快樂課堂(1 / 2)

會計有效教學的快樂課堂

教研探索

作者:陳燕 姬玉倩

【摘要】伴隨著經濟體製改革浪潮的衝擊,會計領域也隨之發生了空前的變化,社會對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中職學生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文章從現狀出發,闡明會計教育薄弱的環節,並就改進中職會計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會計有效教學,教學方法,快樂課堂

中職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學習能力較差,而會計理論學科體係強,學習有深度且枯燥,使得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學習遇到很大困難,也給會計專業教學提出挑戰。如何使中職層次的學生熱愛會計專業,喜歡學習,進而對會計職業感興趣,在會計教學中,我們創造性的將實際會計工作以崗位形式加以分解,將流程性會計工作以分崗位、分小組形式由“我學會計”變成“我做會計”,在情境教學中融入角色扮演,體驗會計實際崗位操作技能,使快樂學習貫穿於會計教學的始終,打造有效教學的快樂課堂。

一、分解會計崗位,模擬真實會計工作情境

以前的會計教學,是按照會計理論,從學習借貸記賬法到最後編製會計報表,按照一個完整的流程學下來,結果是學生不知道自己畢業後具體幹什麼?為此,我們創設了《我做會計》課程,按照工作過程係統化打造會計教學,將會計工作進行了分崗,直接將一個完整的會計機構——財務科引進會計教學課堂。以製造業會計為例,將會計工作分解為4個崗位:即以出納工作為核心的出納崗位;以會計工作為核心的製單崗位和記賬崗位;以會計主管為核心的會計主管崗位。每個學生,依次扮演4個不同的角色,經過4次輪換,使得每一名同學都能將所有實訓內容親自操作一遍。在全流程操作中模擬會計實際工作,各崗位分工明確,職責分明,最終以小組成績為每個學生此門課的最終成績。

二、小組學習是會計分崗教學的必要組織形式

小組學習的方式現在已被廣泛采用,但若隻有小組學習的外在形式,則難於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與教學效果的優質。在《我做會計》課程中,由於會計工作分解為4個崗位,我們的學習小組就按照每4位學生為一組。每個組之間的學習實力盡量均衡,經過一段時間可根據學習情況的變化進行調整,以便於老師指導及展示時展示不同層次的問題。小組學習必須兼顧學生性格、合作意識、思想理念等多個因素而不隻是根據性別、學習成績等隨機來確定小組設立,要特別注意抓好各組長的帶頭與培訓工作,使組長做好老師與學生的橋梁與溝通工作。教師在分組之前有必要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采用異質分組,注重培養各組間及學生間的合作意識與協作能力,關注每個學生的責任心、合作精神、吃苦能力、吃虧心態、職業能力等,為未來就業做好人際關係處理的準備。契約式管理是保證小組學習的必要手段小組成立後,並不急於分崗,而是在這個新的團隊中進行學習培訓與管理。首先小組成員要製定小組契約,在契約中明確小組成員的獎懲製度與具體處罰違紀規定,並以書麵形式按指紋,承諾執行,小組集體在全班誦讀,利於互相監督,契約上牆,便於時時提醒自身與方便全班監督。小組學習,是一個不斷融合的過程,隻有契約化的製度管理約束小組成員,並在評價製度中體現賞罰分明,才能使小組學習的作用真正體現出來。進行小組文化展示,提高凝聚力小組成立後,通過製定組名、組徽、組訓等一係列活動,並將各小組的準備情況在班級進行展示,製定出評分標準後在班內各組選出一位學生組成大眾評審團,對各組小組文化建設進行評比,使學生們在活動中逐步熟悉各自性格、特長等,為以後會計分崗協作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