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語文學習新途徑
教研探索
作者:黃誌鋒
【摘要】流行歌曲是跟時代同步的一種文化的現象,它本身包含豐富的語文元素,有豐富的內涵;它曲調優美,節奏感強,形式自由,深受學生歡迎與鍾愛。把欣賞和學習流行歌曲中語文元素開成一門選修課,既抓住學生心理,又契合時下精神與要求,從而提高語文學習興趣與增強審美的能力。
【關鍵詞】流行歌曲,語文,選修課
引言:流行歌曲作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特色,對社會有著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中學生影響更深。流行歌曲作為某種文化意義的載體,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趣味和價值傾向,它本身包含了豐富的語文元素,可以說是一座語文富礦,而職高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情況不容樂觀,語文教學需要謀求新的出路。時下,我市在職業學校中大力推行學分製,選修課是其中重要一項內容。在這樣的背景下,基於學生的對流行歌曲的鍾愛和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濃的清醒認識,開設“流行歌曲中的語文”的選修課,筆者認為猶為必要;流行歌曲與語文結合來開設選修課,不失為一次良好的教學改革與嚐試。
中職學生喜歡流行歌曲但欣賞存在不足
一、流行歌曲的定義
作為專門術語的"流行歌曲"不等於流行的或曾經流行的歌曲。我們把"流行歌曲"界定為一種大眾文化現象。它是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由文化工業生產商操縱,以大眾電子傳媒為載體、在特定時期普遍流行的大眾化的通俗歌曲。[1]
二、喜歡情況
學生口中經常哼著流行歌曲,耳朵上掛者耳塞,有些同學談到流行歌曲就眉飛色舞。為了了解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情況,我們對200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200名同學中有90%的人喜歡聽流行音樂,其中還有10%的人迷戀上了流行音樂。認為聽流行音樂不會影響學習的占總人數的73%;認為聽流行音樂會影響學習的占總人數的11%;有16%的人持中立態度。張新健在《〈班主任與心理指導〉有感——中職生審美心理探析 》一文中指出中學生“看,崇尚暴力言情;穿,追求名牌時尚;趣,迷戀網絡世界。”而聽,則偏愛流行歌曲。並指出“流行歌曲是“人類情感符號形成的創造”,是審美,是想象,是人們自我反思和自我學習,是人的特別是青少年的信仰、價值、理想的表現方式,每個時代都有展示其自身文化特征的流行歌曲。”
三、原因
流行音樂有著什麼魔力,竟能被中學生廣泛的接受?1、流行音樂能引領潮流,琅琅上口; 2、歌詞內容貼近生活;3、曲調優美,節奏感強,形式自由;4、聽流行音樂能夠紓緩情緒,解悶;5、歌曲容易學,掌握它不需要紮實的音樂基礎;6、流行歌手很酷,因為喜歡歌手再喜歡上流行音樂。[2]
它廣泛迎合了中學生蓬勃向上和朦朧、追求浪漫的心理。為了自己所喜愛的專輯,我們常常會省下零花錢去買一盤卡帶或一張CD;或是以發奮學習,來換得父母所思賜獎勵——一張演唱會門票。問及原因,無外乎:聽音樂可以調節自己緊張的學習神經,流行音樂朗朗上口,抒情的歌曲像一杯濃鬱的咖啡任你細細品味。強勁的歌曲如一場激烈的球賽,讓你在欣賞中釋放自我。
四、存在不足
一是對流行歌曲的欣賞停留在節奏、旋律等表麵,即經常聽說的“好聽”,未對流行歌曲加以正麵的思考,對內涵把握較少。對流行歌曲背後豐富的語文資源知之甚少,體驗較少。
二是中學生對流行歌曲有一種盲從,忽視對音樂內在美的感受,把流行音樂作為一種時尚的物質品,最終導致了中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品位和能力的低下。
三、比如流行歌曲動漫是當前青少年的摯愛,尤其是日本動漫。此外,狂熱的追星,甚至喪失理智,等等。這些都表明,麵對著繽紛的流行世界,青少年大都隨波逐流,他們缺少理性的判斷和選擇,許多人因此迷失了自我。所以,我們應該讓他們學會理性的思考和對待。
流行歌曲是座語文富礦但挖掘不夠
一、流行歌曲是座語文富礦
1、歌詞的意境之美
很多的歌詞就是一首詩。例如:薑育恒的《梅花三弄》具有濃鬱的傳統中國文化的風格。歌詞唱到: “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癡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隻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白:)“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