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例在《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學中的作用(1 / 2)

實例在《經濟法基礎》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教研探索

作者:周燡

【摘要】本文從經濟法基礎的教學出發,從三個方麵的實例來進行說明,探討了高職教學工作的方法,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良好的示範作用。

【關鍵詞】高職,經濟法,實例教學,社保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工商學院2013級會計專業、財務信息管理專業在第3學期開設《經濟法基礎》課程,共有學生178名,全部為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生源,由於缺乏工作實踐和社會生活經驗,對於仲裁、訴訟以及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製度等教學內容的理解有一定困難,在課堂教學時,輔助用實例與案例的教學,有比較好的效果。本文探討實例教學。

1、有關法律基礎知識的實例教學

2013級的兩個專業的學生大多出生於上世紀的95年左右,她(他)的法治意識比較強,通過大一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學習,對會計法律、行政法規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具備法律體係的框架認識。在講授《經濟法基礎》第1章總論,可以從新中國的第一部法律和“杭州憲法”這兩個入口進入。在此時,允許對問題感興趣的同學打開手機,提問: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施行的第1部法律是哪一部?近180名2013級的會計、財信專業學生的回答是:憲法。因為她(他)們的已有知識裏,認為憲法是根本大法,是母法。教師首先可否定這一答案的正確性,然後,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搜索,再次提出答案。學生們能百度出:新中國的第1部法律是《婚姻法》。都顯示出驚訝。教師應介紹新中國的開創者從《婚姻法》入手,從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細胞——家庭,開始改造幾千年的專製封建社會,當今的許多被認為是必然的規則,如:戀愛自由,反對買賣婚姻和包辦婚姻等等,其實都是曆史不久的新概念。是1950年5月的《婚姻法》才把這些新思想、新習俗用法律的形式鞏固下來的。與《婚姻法》同時段頒布的是《選舉法》、《工會法》。有了一個生動的入口實例,學生們的熱情會提升,同時,她(他)會思考,新中國的憲法是在什麼時候頒布的?怎麼會在《婚姻法》、《工會法》、《選舉法》等一般的法律之後頒布?這是第二個入口。教師可回顧中學課程中的第一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綱領》這個知識點,從1949年10月新中國建立的時代特點出發,《共同綱領》成為代憲法施行,一直到1954年,新中國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國內外的形勢基本穩定,開創者們就是在學校的所在地——杭州,起草製定了第1部憲法,在課堂上,教師俗稱之為“杭州憲法”。這是杭州的光榮。學生們也很容易記住。接著,介紹法律淵源、法的形式、法律部門與法律體係這些概念與內容時,學生們已經有了具體事例,理解與記憶會順利。

2、有關經濟糾紛解決途徑的實例教學

普高畢業生從中學來到大學,除少數人因親朋好友有從事法律、經濟實踐活動關心過訴訟、仲裁以外,大多數學生對於這些既要麵對麵對抗又要書麵資料往來的活動沒有感性認識。在2013級四個班的教學中,教師以星巴克——卡夫超級仲裁案為實例,幫助學生掌握仲裁的相關要點。用星—卡案為例,主要是基於以下2點,一是企業非常著名,星巴克在中國許多城市開有門店,並在最近數年不斷因各種事件見諸媒體熱點,卡夫在中國的許多食品包裝上有標識,有知名度。二是金額巨量,仲裁機構於2013年11月12日裁定星巴克應為單方麵終止協議支付約22.3億美元的賠償金,另外加上判決前利息和律師費5.27億美元,總計近28億美元,以當時彙率折合人民幣近170億元。這兩點能很快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他們對本節的關注度。教師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產生經濟糾紛的可能性總是存在的。學生們在實例的講授過程中,又不斷追問細節,了解如何處理這一裁決。教師則因勢利導,將中國目前的仲裁程序的特點與歐美製度加以比較、分析,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以利於今後的工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