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探索
教研探索
作者:趙輝 韓美玲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陷入困境,存在如下問題: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不高(如:我校學生高考英語成績平均50分左右),對英語興趣不濃,上課玩手機、睡覺等現象較為普遍。這些問題的形成,與教師陳舊的教學方法及模式有關。如何解決此問題?筆者認為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的“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教學模式應用到高職英語教學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能解決此類問題。“翻轉課堂”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不同在於,學生在課前通過老師發布的視頻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則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
“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在國外的研究及應用已相對成熟,翻轉式教學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時間,使學生可以自控式地深度學習,滿足其學習需求,獲得個性化的教育體驗。2011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傳到中國,在中國教育界引起反響。通過檢索相關國內外文獻,總結目前有關“翻轉課堂”教學研究現狀如下:首先,在學科方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應用到理科教學,理科知識點明確,很多教學內容隻需要清楚地講授一個概念、一道公式、一道例題、一個實驗,其學科特點便於“翻轉課堂”的實施,文科方麵的研究甚少,尤其是與英語學科相結合的相關研究更不多見。其次,在教育階段方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相關國內外研究主要側重基礎教育(中小學教育)的研究,在高等學校教育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為數不多。這種現狀凸顯出在高職教育中開展此類研究的重要性。
筆者認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到高職英語教學中具有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理論意義方麵, 側重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下知識傳授,課上知識內化)在高等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國內少數文章對該教學模式在大學專業英語中的應用過程進行了分析,積累了一些研究和實踐的經驗,但仍然比較零散,而且,介紹多於研究,理論分析多於實踐應用。我們應更深一步研究“翻轉課堂”模式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具體體現微課庫的建立、課堂探究性、討論式教學的實施設計、相應考核方式的改革等。這將是對高職英語教學模式進行的前瞻性研究。
“翻轉課堂”模式應用到高職英語教學中具有實用價值。首先,增強學習互動,激發學習興趣。其次,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者信息素養。再次,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最後,促進了形成性評價和終止性評價很好地銜接。因此,“翻轉課堂”模式將會對高職英語教育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翻轉課堂”模式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並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重新規劃,初步建立適合高職院校英語公共課的“翻轉課堂”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和節奏,老師作為學習助手而存在,並通過引導和答疑來發現學生自學中的問題。全麵增強課堂的互動性,讓教師的角色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生的教練,讓教師有時間與學生交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個性化指導。同時,讓學生學會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
當然,要想成功實施“翻轉課堂”模式,還會存在許多問題,較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怎樣建立翻轉課堂所需的英語微課庫。要想建立一個較為完備的微課庫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情,部分微課視頻通過借鑒現有網絡資源實現,其它教學視頻由課題組的教師們自行設計、錄製,從而初步建立起一個適合學生學情的較完備的英語教學資源庫。
第二,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前提前自學相關內容在整個“翻轉課堂”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們可以一方麵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督促學生進行課下學習,另一方麵通過課堂上對學生課前學習內容進行測試以及課程的形成性考核設計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 翻轉課堂”模式不僅是對傳統教學形式的簡單翻轉,而且是從尊重人、尊重人的發展規律的角度對課程教學結構的根本性變革。這種變革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出了新要求, 也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進行師生角色重定位、精製課程教學視頻、重建課堂對話才是真正實現“翻轉課堂”模式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