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創新工場”實踐平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評價體係構建及實證研究
素質教育
作者:張軍璞
【摘要】本文應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基於“創新工場”實踐平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評價模型,以基於“創新工場”實踐平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實證對象,對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進行實證檢驗。這套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係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了保證,對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創新工場,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評價體係
“創新工場”是某高職院校為更好地推動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而創設的“政府支持、學校主導、企業參與”的政、企、校三方聯動、融育人和技術應用開發及社會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化平台。現在,“易越天下”是該平台上的一大社會服務項目,它承擔了該校現代商貿類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任務。“創新工場”實踐平台上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施效果如何?是否有利於促進學生“專業成才,精神成人”?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本文依托該校“創新工場”實踐平台,構建
基於該實踐平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評價體係,以“易越天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服務基地為例進行實證評價,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一、基於“創新工場”實踐平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評價體係構建
結合該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實施過程和特點,本文運用層次分析(AHP)理論【1】,構建基於“創新工場”實踐平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評價體係。
(一)確定評價指標體係
1.選擇評價指標的原則
本文在構建評價指標體係時,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第一,科學性原則。作為評價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施效果的指標體係,必須科學、有效,這就要求我們具有科學的理念和態度,以現代基本理論為指導,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研究。在構建評價指標體係時,尊重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把握不同指標間的內在聯係,保證指標體係科學、有效。
第二,係統性原則。基於“創新工場”實踐平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評價體係要綜合考慮學校教育、企業參與、過程管理、理論教學和實踐實訓等各不同要素和教學行為所處的內、外部環境,保證評價體係要素全麵,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評價體係能夠有效反映人才培養模式係統中各要素的指標內容、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和參考權重。
第三,應用性原則。作為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動手能力強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基於“創新工場”實踐平台的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係的建立,無論是培養定位、培養方式、人才規格、師資建設,還是培養質量等評價項目,都應堅持應用性原則。
第四,可操作性原則。評價體係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綜合評價與分項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企業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各種評價方法所設立的指標數據必須能夠搜集和便於計算,以便客觀反映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真實水平。
2.評價指標體係
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建立的評價體係是對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的綜合評價,本研究堅持以讓學生“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為目標,構建指標體係【2】:
該評價體係主要從學生思想品德、能力素質和社會評價三個層麵進行評價,以學生能力素質評價為核心,將能力素質分為基礎能力素質、專業能力素質和創新能力素質,體現學生“專業成才”;思想品德評價和社會評價分別以職業道德和就業競爭為主要內容,突出學生“精神成人”。由此構成一個四級指標體係的評價模型:第一,目標層,描述評價目標。本文的評價目標是對我校基於“創新工場”實踐平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進行評價。第二,準則層,這一層為評價準則和影響評價的因素,是對目標層的具體描述和擴展。第三,指標層,是對評價準則的細化和具體化。第四,即為對準則層細化的具體指標。
(二)評價過程
1.構建人才培養模式評價的判斷矩陣。首先,建立人才培養模式層次分析圖表,根據上下層次不同評價指標隸屬關係,構建基於“創新工場”實踐平台的人次培養模式評價模型的判斷矩陣,即以上一層次某一個因素為準則,對下一層次諸因素隸屬關係進行確定,最後進行兩兩比較其相對重要性,並賦予一定的分值,賦值方法采用Satty提出的標度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