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體育文化建設為契機促進高職學生全麵發展(1 / 2)

以體育文化建設為契機促進高職學生全麵發展

素質教育

作者:張學林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需求增加、健康意識增強,體育在健全體質,促進身心健康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曆來重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高職院校作為培育各類專門人才的重要場所,加強其體育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同時相比其他高校、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文化建設的進程中存在一些獨特的優勢;新時期,高職院校應以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為重要契機,豐富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和諧校園,促進高職學生全麵發展。

【關鍵詞】體育文化,建設,高職學生,全麵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80後”、“90後”、“00後”更出生、成長在我國物質資料極其豐富的良好時期,但是正是物質生活條件的相對優越,“80後”、“90後”、“00後”的身體素質呈明顯的下降趨勢,與體質差相伴隨的心理問題隨之出現。年輕一代是國之棟梁,必須積極發展體育事業,提倡並堅持全麵健身,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年輕群體的身心健康,為他們投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好基礎。校園體育文化是廣大師生直接參與和共同培養起來的,,它對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深化我國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

一、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價值

1.踐行國家教育理念的內在要求。我國逐步推進和深化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中小學、大學生教育的培養目標中,都包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主張,因為全麵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不僅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繼續發展的強有力保障。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首次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其中《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要點中,明確提出“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一小時。”可見,新時期發展校園體育文化是踐行國家全民健身理念的內在要求。

2.實現高職院校體育強校目標的重要保證。高職院校屬於專科層次,但高職院校與其他大專類學校有所不同,它以為國家和社會輸送職業型、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高職院校的錄取批次低於其他大專院校,生源的理論基礎相對薄弱,這是高職院校的弱勢所在。為促進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許多高職院校“獨辟蹊徑”,樹立“體育強校”的目標,希望以體育活動為載體,打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之間的“壁壘”,通過體育競賽等形式加強與同類學校、專科學校、甚至本科學校的溝通交流,通過自身的體育實力為本校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體育文化建設本身蘊含的隱性教育功能又十分利於推進學風、校風建設。良好的學風、校風是進一步增加高職院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彰顯高職院校的發展潛力,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麵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推廣體育活動,創建體育文化,是實現高職院校“體育強校”目標的重要保障。

3.提升學生身心素質,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有益途徑。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限於一心搞研究的科學家,更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幹活機器,而是一大批符合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專門化的高素質人才。高職學生同樣麵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但與其他院校相比,高職學生理論基礎相對薄弱的事實易使高職學生喪失信心,甚至產生自卑、厭學、棄學心理。要解決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單靠理論說教並不可行。高職院校通過舉辦體育活動,開展體育文化建設,擴展學生校園交往空間,拓寬交流渠道,加強相互接觸的機會,有益於培養學生的公平競爭意識和頑強拚搏的精神,無形中提高高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高職學生的創造與開拓的能力,促進高職學生逐步成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新型、綜合、高素質人才。

二、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文化建設的優勢

1.學生優勢。雖然高職院校學生的理論基礎相對薄弱,但與其他院校相比,高職學生普遍具有身體素質好、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興趣廣泛、愛好突出的特點。這些都是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文化建設的優勢所在。學生身體素質好是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基礎,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保障,是建設體育文化的前提。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不僅有利與高職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而且有利於創新體育活動,增加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特色。興趣廣泛,愛好突出,有利於體育活動中特長項目的發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