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尊師重教
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用人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小孩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從幼兒園開始就考慮如何給自己的孩子投資,選擇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贏在起跑線”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這叫“重教”。但尊師呢?中國的教師地位可以說幾經變遷,不同的曆史階段表現不同。但目前來看,國家和社會對教師的重視程度看不夠,教師的待遇有待改善,教師的地位有待提高。如果你和朋友說自己是一名教師,自豪感遠不及說自己在某政府機構任職。所以,重教的前提應該是尊師。
尊師的前提是自尊自愛。少數中小學教師為了謀求不正當利益,變相收取學生家長的財物,這已經是公開的社會現象,社會上許多人對教師頗有微詞。所以我認為,不管是中小學教師還是大學教師,首先應該自重,自尊,自愛,這樣才能博得學生和社會的尊重。
2.3 學生管理
有人認為中學生小學生須加強管理,以免學生誤入歧途,而大學則應該鼓勵學生自由發展。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片麵,特別是我們三本學校。中學期間是老師扶著學生走,到了大學,如果老師放任學生自流,結果可能是學生自由落體,走向網吧,走向床鋪,耽誤學業。所以,大學生也要加強學生管理,輔導員和任課教師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思想,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管理,這對學生是有好處的。
3 教師要有責任、道德和服務意識
3.1 責任
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首先要樹立責任意識。政府官員要承擔對公眾的責任,企業要承擔對消費者的責任,學生要承擔對父母對自己的責任,煤老板要承擔對環境對礦工的責任,哪怕是一名環衛工人,也要承擔對公共衛生的責任。沒有責任感,做任何事情都容易走向反麵,以己為中心的思想會影響到他人的利益。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就要樹立“對學生負責”的思想。特別是我們三本學校,學生每年繳納一萬多元的學費,教師更應對得起學生,對教學質量負責。
3.2 道德
道德是做人做事最起碼的底線,道德是軟約束,法律是硬約束。做教師受到的法律約束較少,主要應該靠道德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就是我們俗話講的“師德”。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教師的工作影響著國家的下一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了保證向社會輸出合格的“產品”,教師的師德尤為關鍵,而師德的建設主要靠教師的自律。
3.3 服務意識
民辦高校是中國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的產物,是引導民間資本扶持教育業的有效手段,是滿足大眾教育需求的一種時代衍生品,是公立學校的有效補充。現在許多行業都在講服務意識,學校也不例外。但企業的服務意識動機可能是經濟利益,學校的服務意識動機應該是社會利益。因為現在許多民辦院校的預算來源主要靠自籌,因此民辦教育的價格要高於公立院校,所以民辦院校講服務意識更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責任編輯: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