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技術
作者:王玉麗
【摘 要】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中,通過日常生活當中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情境培養。同時把握“口語交際”是搞好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保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堅持口語交際訓練,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注意力,提高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並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生活;口語;興趣
“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能力。” 新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不再是簡單的聽說,而是綜合起來進行“口語交際”。口語交際屬於言語交際範疇,言語交際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以語言為工具所進行的一種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動,把握“口語交際”是搞好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保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堅持口語交際訓練,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注意力,提高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並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因此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既體現著觀念的更新,又利於提高語文聽說教學的效率。
1 加強日常生活當中的口語訓練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是生活的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學生交際的舞台,就是學生交際的源泉,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教給學生交際的方法,還可以利用課外時間,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交際的本領。即“在遊泳中學會遊泳”。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不但要會聽會說,還得講究文明禮貌。由此可見,口語交際是一種綜合素質,它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這也就決定了口語交際教學要實現教學目標的優化,必須著眼整體,追求一種綜合效應。通過教材中的專題訓練,使學生比較係統、快捷地掌握口語交際的有關知識,提高相關技能。這種專題訓練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跟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係,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規律。隨著小學生身心發展,他們的交際麵會更加廣泛,相應的交際技能和素質也逐步提高。比如低年級的口語交際題目一般是自我介紹、借文具、帶路問路、道歉、轉述、看病等;中年級的訓練專題一般是:介紹一本書、勸阻、找人、建議、約請、接電話等;高年級一般是:用壓歲錢、講故事、說實驗、請教別人、說成語、演講、辯論等。有人會問,教材中的口語訓練往往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此看來是否有矛盾衝突?答案是否定的。科學的做法應當是突出重點目標的同時兼顧其它素質的訓練,達到“牽一發動全身”的效果。比如專題口語交際訓練“自我介紹”時,教學的重點無疑是交際時如何說,學會把自己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就讀學校、父母親工作單位等說清楚、說明白。除了說的知識、技能訓練外,必然涉及到聽的問題,別人在自我介紹時,其它學生要仔細傾聽,聽的質量如何、有沒有聽出問題、能不能作為聽眾進行交流等等。整個口語交際過程中,我同時還注意學生在口語交際時的態度以及語言背後隱藏著的思維、品質等,以便做出正確的指導。
2 培養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的興趣和情感
“激發學生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師與學生情感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以發展學生聽說能力為重要目標之一的語文課上,許多學生的嘴卻很“緊”。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口語交際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從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勢在必行。口語交際是雙方的,即有說的,有聽的;雙方是互動的,你說我聽,我聽你說,什麼時候雙方把表達的意思說完了,什麼時候就結束了。口語交際訓練,要使言者有意,聽者有心,雙方積極互動。口語交際訓練,重在“練”,也就是使學生開口自由自在的說話。教師可以憑借語文教材,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利用教材訓練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小學語文教材中語言因素十分豐富,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較廣泛的內容和多種形式,其有說完整句子的訓練、有看圖說話訓練等;同時,各冊教材在閱讀課文及基礎訓練題中,也都有編排人物對話交際的訓練內容。為此,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創造雙向互動的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充分利用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形式,促進口語交際的能力。由於小學生智力尚處於低級階段,他們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正像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小學生完全不會觀察,可以這樣認為,他們的眼睛不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學會看、聽、感覺。”因此,在教低年級小學生說話時,要教會他們觀察。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便於學生觀察。如在語文課本中有“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樣子”時,我把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白兔呈現於學生麵前,學生個個眼前一亮,隨著老師的點撥,紛紛舉手發言,氣氛非常熱烈。同時在口語教學中,對於小學生來說,最好配有圖畫,“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圖畫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體現口語交際的主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圖畫中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係,也可借助圖畫,鼓勵他們想象、創新。如在教《我該怎麼辦》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注意畫麵的內容;再想一想: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分別在幹什麼?小男孩遇到了什麼事?他該怎麼辦?由此啟發學生注意畫麵上人與人之間的聯係,然後讓學生個人自述,同桌互述,小組互說,班上介紹,最後讓學生自己動腦,想想假如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該怎麼辦?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敢與想象,敢於創新,並把想出的辦法說給同學們聽。另外在口語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記一記,聽一聽。在口語交際課中進行記一記聽一聽說一說的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真聽別人說話的習慣,培養他們敏銳的反應能力和快捷的思維判斷能力。如我在教《保護有益動物》一課中,我引導學生將思路引向生活,啟迪他們回憶哪些小動物對人類有益,怎麼有益和自己是怎樣保護有益的小動物,再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當某個同學自述時,要求其他同學們認真聽,還可提出問題,學生在這種雙方互動的交流中,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了良好的聽說態度。通過不斷的口語訓練,增強了學生說的欲望,說的能力。然而要真正解放學生的嘴巴,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一般來說口語交際訓練內容是很有吸引力的。除此以外,還可以多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語才能的領袖、將軍、文學家等。這些能言會道的例子既充分說明怎樣進行口語交際,同時更能有效地借助榜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此引發學生對口語交際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