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五”廣西城鎮汙水處理存在問題及對策(1 / 3)

“十二五”廣西城鎮汙水處理存在問題及對策

環保科技

作者:李昆明 淩政學 葉開曉

【摘 要】廣西“十一五”每個縣都建成汙水處理廠,“十二五”工作重心轉向了管網建設,本文列出了“十二五”廣西城鎮汙水處理的現狀,分析了發展過程中麵臨的問題,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適用於廣西實際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廣西;汙水處理;問題;對策

0 引言

近十年來,廣西城市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水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隨之而來的汙水排放總量也同步增長。在這樣的形勢下,政府提高了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因此城鎮汙水處理行業就像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十一五”開始,國家實行“節能減排”製度,對城鎮生活汙水的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城鎮汙水處理廠承擔起了減排的重要角色,為城鎮生活環境,地表水環境的改善作出了巨大貢獻。

1 “十一五”廣西城鎮汙水處理情況

“十一五”是廣西城鎮汙水處理領域曆史性突破的時期。2007年末,全區隻有10個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78萬噸/日,城鎮汙水集中處理率僅為11.8%[1]。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很大,城鎮汙水基本是直接排入江河,給廣西的水質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汙染,為改變這一被動局麵,從2008年起,廣西自治區政府作出了全麵建設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決定,開始大規模大範圍建設汙水處理廠,到2010年底,廣西實現了全國第九個,西部第二個縣縣建有汙水處理廠的省份,汙水處理廠達到了111個,處理能力提高到327萬噸/日,城鎮汙水集中處理率上升為60.6%。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成,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城鎮汙水直排,內河汙水橫流的現象。

2 “十二五”廣西汙水處理情況

“十一五”末建成的汙水處理廠在規劃和建設的時候都考慮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遠期目標,因此處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超前設計,加上廣西是一個地廣人稀,經濟欠發達的省份,縣城城區常住人口較少,產生的汙水量也少,汙水處理廠的負荷普遍不高。另一方麵,“十一五”末建成的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並未完善,管網並未覆蓋到所有產生汙水的區域,且老舊城區雨汙不分的曆史遺留問題仍然存在,盡管“十一五”大規模建設了汙水處理廠,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汙水未能得到處理而外排。

2.1 汙水管網建設

“十二五”以來廣西各級政府通過新建、修補、改造、接通管網等措施,截止2012年建設了1177公裏汙水管網,將未處理的汙水接入汙水廠,提高了城鎮汙水集中處理率和汙水廠負荷。

2.2 新建汙水處理廠

“十二五”廣西新建了5個城鎮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到382萬噸/日,比2010年提高55萬噸/日。新建成的汙水廠有南寧市的埌東汙水處理廠三期(2010年底廠區建成,2011年試運行)、江南汙水處理廠二期(2010年底廠區建成,2011年試運行),欽州市的河東汙水處理廠,桂林市的臨桂新區汙水處理長、東區汙水處理廠。

2.3 汙水處理廠運行

2013年廣西城鎮汙水處理廠進水和出水COD平均濃度分別為136mg/l和21mg/l,去除率為84.6%;進水和出水氨氮平均濃度為17.1mg/l和2.9mg/l,去除率為83.0%。處理負荷方麵,處理負荷小於60%的有21個,大於60%小於75%的有37個,大於75%的有4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