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思維下的新媒體傳播規律(3 / 3)

目前互聯網處於粗放型快速增長階段,無法避免良莠不齊的現象,但這絲毫不影響互聯網傳播的優勢。傳統媒體自信的認為,我們擁有人才優勢、采編優勢,品牌影響力,這是權威的保證。然而網絡媒體的實踐表明,商業網站的內容和設計早已為用戶青睞,它們對市場需求有著更敏感的反應。滿足不了需求就會失去用戶,就會在市場中被邊緣化。傳統媒體不能沉醉於幻想的權威和主流,而看不到實際已經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

誤區二:內容為王的優越感。很多媒體往往把新媒體技術平台隻作為完成信息傳播的工具和手段,忽視了技術平台對傳媒變革的關鍵性作用。殊不知,網絡新聞業務很大程度上依靠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撐。信息消費產業更是以技術為導向的。網絡時代,所有成功的新一代媒體,其核心力量均是技術和建立在技術力量之上的想象力,僅僅依靠傳統采編人員的知識結構,注定隻能亦步亦趨,不可能從結構上對產品做出顛覆性革新。⑥

新媒體時代,傳媒是一個包含渠道、內容、平台、終端等要素的完整係統,傳媒的運作以這幾個要素互相支撐為條件,媒體的競爭力也是全產業鏈的競爭,而內容隻是傳媒業鏈條上的一個環節。內容為王的邏輯是:隻有做出更優質的內容,才有更多的受眾,才能發行量大,才會有更大的市場占有率,才能賣出更高價的廣告。這是傳統媒體的商業模式。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給傳媒業帶來了巨變,多渠道拓展、個性化定製服務,碎片化閱讀已成普遍的信息消費形態,再好的內容,不能被讀者看到,等於白費。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才是媒體最需要拓展的。

誤區三:隻注重新聞報道層麵,不注重媒體運營層麵。互聯網是靠運營起家的。運營就是抓到用戶,留住用戶,讓用戶付費或者活躍。隻關注新聞報道是傳統媒體新聞導向的思維。新媒體時代,新聞的信息屬性和商品屬性得到強化,因而新媒體非常注重經營銷售,對市場需求的敏感度極高,要求在內容和設計上必須以市場和受眾為中心。

當然這種敏感度不是以發行量這些客觀數據為依據的,而是把對用戶體驗作為產品生產的起點。近年來傳統紙媒紛紛涉足電子版、手機報、App(手機應用)產品等新媒體,但數據顯示,眾多試水者鮮有出彩的。缺乏用戶思維運營新媒體是失敗的主因。盡管新傳播時代的趨勢還沒有確定傳媒的商業模式,但現代傳播的立體傳播方式,必須要有良好的運營能力才能打響影響力和知名度。從經營理念來看,用戶已成為新媒體運營的核心。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不僅在乎的是產品本身,而是包括產品在內的一整套附加值,即用戶體驗。□

參考文獻

①孟元,《傳統紙媒突圍:用互聯網思維擁抱互聯網》[J].《新聞世界》,2013(12)

②韋路、丁方舟,《論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研究轉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報)》,2013(5)

③郭全中,《傳統媒體的新媒體轉型:誤區、問題與可能的路徑》[J].《新聞記者》,2012(7)

④陸小華,《分享平台:新媒體的核心運作模式》[J].《新聞記者》,2007(1)

⑤穀虹,《媒體轉型必須以平台化再造為核心》[J].《媒體時代》,2012(5)

⑥金聲濤,《全媒體時代紙媒如何接招》[J].《新聞傳播》,2013(12)

(作者:北京日報理論部編輯、記者)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