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晚清政壇的桃色“反腐”(1 / 2)

晚清政壇的桃色“反腐”

文化·風風雨雨的故事

作者:雪珥

在大清特色的官場,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八卦。在“二奶反腐”的堂皇話語背後,卻是各方爭奪大清政改發言權的宏大鬥爭……

“中國最有權勢的總理,因腐敗而受到了彈劾!”《泰晤士報》的這條電訊,迅速傳遍了全世界。這是1907年5月8日,該報記者莫理循從北京發出的一則電訊,報道說慶親王奕劻受到彈劾,被指控收受黑龍江署理巡撫段芝貴的巨額賄賂;同時被彈劾的,還有慶親王之子、擔任農工商部部長 (“尚書”) 的載振,及直隸總督袁世凱、奉天巡撫唐紹儀。報道也說,岑春煊出任郵傳部尚書,並開始安置自己的人馬。《紐約時報》在轉發該文時,用了大字標題 《慶親王被彈劾》。國際媒體的報道,都隻提到了金錢腐敗,卻忽略了彈劾案中更為狗血的情節——“性賄賂”。

賄賂品

趙啟霖的一篇彈劾,讓楊翠喜這個小明星“被”做了一次“性賄賂”主角。涉嫌收受“性賄賂”的,是慶親王之子、時年31歲的貝子、禦前大臣、農工商部尚書載振。這起“二奶”反腐案,在5月7日遞交彈劾狀,發動彈劾的,是48歲的紀檢幹部(禦史)趙啟霖。彈劾的焦點是兩條:一、載振接受性賄賂;二、奕劻接受巨額金錢賄賂。

奕劻時年69歲,爵位已經是最高等級的親王,職務則兼軍機大臣、外務部總理大臣、財政處總理大臣、練兵處總理大臣於一身。敢於彈劾他,等於虎口拔牙,本身就是新聞。而國人最為關切的,不隻是權貴被彈劾,而是“二奶”反腐中的關鍵“道具”——天津名妓楊翠喜。權貴加上八卦,這樣的狗血劇,才是輿論的最愛。

送禮人

時年38歲的段芝貴,在被彈劾這年,還隻是一個捐班道員,最多無非正四品,廳局級幹部。這說明,段芝貴進入袁世凱的內圈,時間並不長。而袁推薦他出任黑龍江省長 (“巡撫”) 一職,至少是從二品的省部級高幹,雖然是先代理,那也是真正的封疆大吏,這是超常規的越級提拔,這至少說明,袁世凱對其相當信任和倚重。所以段芝貴想當黑龍江省長,根本無需向奕劻、載振行賄。而在北洋內部,袁若要賣官,段芝貴既非最早的嫡係,也絕非最有錢的財主,毫無競爭力。而為了維持北洋內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袁隻能采用一種辦法,那就是量才錄用。所以袁敢於破格推薦段芝貴,最為合理的解釋,應該是段某項才幹在袁世凱那裏得到了認可,袁認為其足以勝任艱巨複雜的黑龍江省長。

搶位子

這起“二奶”反腐案,看似禦史趙啟霖一人發起彈劾,其實有極深的背景。

當時,3個最為著名的禦史,結成了一個同盟,因其名字中都有霖或麟,時人號稱“三菱公司”。這些禦史們,統歸於“清流”,而“清流”的領軍人物,是57歲的軍機大臣、政務大臣、協辦大學士瞿鴻禨。而時年46歲的兩廣總督岑春煊,是瞿鴻禨的槍杆子,與慶親王的槍杆子袁世凱旗鼓相當。此時的清帝國,已經下定決心實行政治體製改革,推行君主立憲。而誰能掌握這場政改的主導權,成為權爭的焦點。

在這場交鋒中,奕劻、袁世凱的北洋派,扮演了改革派,呼籲要效仿列強,建立“責任內閣製”,以內閣取代軍機處。而瞿鴻禨則因現實處境的關係,隻好扮演保守派的角色,堅決捍衛舊有的軍機處製度。雙方角力的結果,瞿鴻禨大勝。袁世凱提出的責任內閣製被最高核心否決,軍機處保留。

第二回合爭奪,在於地方督撫的布局。這一回合,北洋派收獲頗豐:兩廣總督岑春煊調任雲貴總督,由袁世凱的親家周馥接任,同時,在新設立的東三省裏,北洋派也取得了完勝,囊括了總督、巡撫的所有職位。

岑春煊接到調任雲貴的電令,走到上海,稱病不行,中樞無奈,隻好改派其出任四川總督。這回,岑春煊倒是動身了,但從水路到達漢口後,就報告中央,希望能“順道”覲見太後,而且不等回複,就登上了京漢鐵路專車直接北上。到車站迎接岑春煊的,就是瞿鴻禨的小同鄉、禦史趙啟霖。

從後來的形勢發展看,瞿鴻禨、岑春煊等做了兩手準備:一手是通過岑春煊與太後的特殊關係,進京覲見時給奕劻下眼藥;二是趙啟霖等聯絡禦史,從公開渠道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