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回:犬養怡靜思出禪堂/宣仁親王計入波浪(2 / 3)

女生說:“的確沿海各地有更多條件與外界交流,但我要說的是,如果沒有廣闊的腹地,中國人不會在外貿中賺那麼多錢。”這個時候教授說:“請同學注意,我們討論的是中國在曆史上是不是一個保守的國家?”犬養怡靜聽著覺得特別有意思,她也想發表自己的看法,想著竟然把手舉了起來,教授來到她跟前笑著說:“同學,請你說說你的想法吧!”犬養怡靜站了起來,腦袋裏卻空空如也,半天沒有說出一個字,教授說:“也許你還沒有準備好,我給你十分鍾時間準備,請別的同學繼續說。”研究生說:“我是相信地裏決定論的,為什麼有的地方總是出人才,而有的地方數百年也不見一個人才,所謂人傑地靈就是這個意思。”教授說:“你可以想一想再說。”

犬養怡靜站起來說:“如果僅僅從地理環境來看,曆史上的中國應該是個開放的國家。我們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長城上麵,雖然秦始皇花費了很大的經曆來修建長城,可秦朝的壽命非常短暫,而且關於長城大家也有共識,就是長城根本就防不住敵人,隻要是內地虛弱的時候,胡人經常可以自由的出入,長城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你說一個不起作用的東西,怎麼可以證據來支撐你的觀點呢?我們也不要認為內陸國家就一定是保守的,我們先不說中國是不是一個海洋國家,就是漢朝時張騫的鑿空之舉,中國人憑借自己的努力打通了一條商路,這條商路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每天都有難以計數的商隊趕著駱駝到達敦煌、到達長安,在那裏人們可以看到許多來自域外的商品,他們也把中國產的東西販賣到海外。實際上從元朝滅亡以後,西域通往歐羅巴商路就斷掉了。海上的貿易仍舊非常的繁榮,中國南部一些地方的人因為土地供應緊張,紛紛前往南洋謀生,同時西洋的教士也開始向中國滲透他們的思想,海禁也好、所過也罷,並沒有徹底終結與外國的商貿往來,因為他們是海上貿易的最大受益國。他們隻是限製了海上貿易,特別是民間的貿易幾乎被完全禁止,類似元末的那些通過海上貿易起家的富人再很少出現。”

教授點點頭說:“很好,誰還要發言?”研究生站起來說:“正如你所說的那樣,長城真的沒有起什麼作用,但是有一點可以證明,就是作為皇帝的心理,他們想要通過修麼東西把自己與胡人隔開,這個算不算保守呢?”犬養怡靜說:“首先這個沒辦法證明內陸國家都保守,因為不是所有內陸國家都修長城。的確如你所說,這種心理是非常保守的,可這種想法是非常短暫的,更長遠的想法是打到塞外去,開西域、通商路。”研究生對自己的辯論才能向來是非常自信的,冷不丁撞見這麼一號人,心裏感到有些發怵,教授說:“我們不要把話題放的這麼大,是不是可以討論一些小問題。”

這個時候一位長發及腰、穿著白襯衣的女生說:“實際上我對傳統中國的風俗做了一點研究,在部落時期,那個時候沒有嚴格的禮法製度,人們相對來說比較自由,那個時期應該是開放的。夏商周三朝,禮法製度越來越完善,通過《詩經》人們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風俗是不一樣的。用儒家的標準來說,鄭國和衛國相對來說要更開放一些。人殉製度在商朝的時候非常流行,在周朝開始走下坡路了,在漢初的時候,這種東西基本上被否定。因為長時期的戰爭,大量的男人在戰場上犧牲,如果他們的妻妾都要殉葬,無疑會讓國家蒙受巨大的損失,那個時候人口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戰略資源。不像現在,人口成了國家難以承受的負擔。出於現實的考慮,在某些特定的曆史時期,官府鼓勵婦女在喪偶之後再婚,對於那些離異的女子也較為寬容,初漢的時候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漢文帝的媽媽薄氏是一位再婚人士,漢武帝的媽媽王氏也是一位再婚人士,漢景帝的嶽母嫁過五次,第六次因為景帝出麵阻止而被迫放棄。陳平的太太嫁了五次人,第六次嫁給陳平,陳平仍然懷著激動的心情,非常愉快的把太太娶進門。陳平何許人也!開國功臣,後來做了丞相,這樣的大人物尚且樂於去再婚女性,何況是一般人呢?”

教授笑著說:“傳統中國的曆史綿延五千年,不同曆史時期情況不一樣,中國社會風氣不同。不過總體來說,在漢人主政的時代相對來說較為寬鬆,而在胡虜主政時期較為保守。許多人認為胡人進入中原導致民風越來越開放,其實不是這樣的。比方說在南北朝的時候,南朝的社會風氣比北朝要開放的多。南朝的風氣過於萎靡,北朝兼並南朝有矯枉過正之意。”犬養怡靜膽子越來越大,竟然再次舉手說:“傳統中國給外界以保守的印象,這是怎麼形成呢?”教授說:“清國綿延二百多年,在這二百年的光陰,足以塑造新的文化,不喜歡追根溯源的人以為這就是傳統中國,你隻要留心觀察清以前漢人仕女的服飾,你就能看出端倪。不要以為朱熹之後中國就是保守的,明朝誕生了《金瓶梅》。”

其實類似《金瓶梅》這樣的東西應該早就有了,《金瓶梅》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蘭陵笑笑生是一個謎一樣的名字,蘭陵是今天河北的棗莊,故事發生的地點主要在山東的陽穀縣,而作者卻是一個河北人,可見故事發生在什麼樣的地方不是重要的,甚至發生在什麼樣的時代也不是重要的,作者所講的故事每個朝代每個地方都有發生。這是個關於人性的故事,也許作者無心去寫一本偉大的書,他就是想發泄內心的不滿,然而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的確是一部世界文學名著。很可惜,今天讀這本書的中國人很少,就算是讀過這本書的人,動機也不純,不過沒有關係,不管你懷著什麼樣的動機來讀這本書,你都會讀出一番滋味來。西門慶的每一次戀愛都是一次投資,每次他都能獲得不錯的彙報,這不是一種比喻,而是實實在在的貿易。當然和潘女士之間不存在經濟法麵的交易,所以他們之間應該玩兒的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