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領導人拍案時刻(2 / 2)

總理的怒火朝哪兒發

從不發脾氣,這是李克強做總理之前,與其共事過的人對他的最深印象。但新一屆政府上任一年間,僅媒體公開報道裏,李克強就已經兩次發火拍桌子了。

據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透露,2013年初李克強總理在外高橋保稅區調研時,對於上海自貿區試點方案表示支持,並明確這是促進改革的一個重要措施。但是,任何改革都是有阻力的。

有媒體披露,當李克強總理推動上海自貿區時,“銀監會和證監會曾公開反對上海建立自貿區,財政部和保監會也持保留意見。在得知自貿區計劃招致集體反對時,李克強在一次國務院閉門會議上,曾拍桌子發火。經過一番力排眾議,才最終使計劃被搬上議事日程。”報道還稱,為了讓方案通過,李克強總理不得不對方案逐一解讀,有理有據以理服人。

其實,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新政府在金融改革領域一項“看得見”的重大舉措。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裏首次提到,要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而自貿區當然是市場作用的直接體現,由是總理不可不推,再難也要推。

民生,或者說保障更多人能享有改革紅利,是另一個讓李克強不得不操心的問題。

在2013年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談到,有一位副部級官員,村幹部為了“討好”他,一直給他父親發放低保。“這用得著嗎?難道一個副部長級幹部沒錢供養自己的老子?說白了這就是送人情嘛,這堅決不行!”說到這裏,李克強重重拍了下桌子,“所以,一定要把信息披露製度嚴格建立起來,防止暗箱操作,低保金的發放要像劃分土地那樣,讓老百姓監督。”

也是在這次常務會上,李克強還講起,自己有一次去農村調研,遇到一個考上大學卻上不起學的孩子,原因是父親重病,她為給父親治病不得不輟學打工。

“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大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李克強說。後來省裏給他打報告,說孩子上大學的事情安排好了,但他心裏還是不踏實。“她遇到了我,解決了困難,要是沒遇上呢?對這些特殊情況,不能隻用特殊辦法解決。必須要有一個製度。”

事實上,2013年10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研究建立健全社會救助製度,推進以法治方式織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網。而在12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再次強調,要把救助製度普遍建立起來。

“孔子講,君子周急不濟富,這就是說,百姓真有緊急的事,政府就得救。民政部要統籌救助製度的實施,把底線保住。”

72.6%官員想成為“個性官員”

事實上,不少官員甚至青睞“發火”。輿論中,愛發火的官員擁有一個統一稱謂——“個性官員”。他們往往有很強的人格魅力和廣泛的民意基礎。2009年,在北京市委黨校所做的調查中,參與調查的上千名官員中,有72.6%願意成為“個性官員”。

“怒火代表了民意,很多醜惡現象是老百姓深惡痛絕的,但因為百姓處於底層而沒有辦法。如果官員剛好說出百姓想說的話,百姓自然會叫好。”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解釋說,“官員發火不僅代表他本人怎麼想怎麼做,還能夠反映出一定的社會傾向和要求。這樣一來,當然能夠給官員加分了。”

“習(近平)李(克強)發火比較多,因為他們敢做敢管,因為他們想解決問題啊,”許耀桐說,“麵對現狀不滿,他們自然就發火了,他們有曆史的擔當,意識到了領導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