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體育發展中潛在問題及解決對策探究
大眾體育
作者:吳光軍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使得很多群眾忽視了對自身身體素質的鍛煉。在這個日趨信息化、數字化的世界裏,群眾往往可以足不出戶就能了解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情。但這樣做的話也會不可避免的產生一個問題,就是群眾的身體因為缺乏有效的鍛煉而越漸羸弱。所以,加強群眾對自身身體素質的鍛煉對於體育強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現狀的研究和分析,找尋出了製約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幾個問題,並對這幾個問題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群眾體育 潛在問題 解決對策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要求群眾的生活水平提升,要有一個潛在的要求是群眾的身體素質也要顯著增強。其實在黨的十六大就已經提出了要把一整套完善的全民健身體係納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中。不僅是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要提高,群眾的健康素質也要顯著提升,所以要提倡全民健身,這也凸顯了群眾體育發展的重要性。這個目標的提出給群眾體育的發展提供了目標支撐和理論指導,給群眾體育的革新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開創了群眾體育發展的新局麵,這是提升全民族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一大步奏。所以各級政府要重視群眾體育的發展,在群眾在繁忙工作的同時,也能適應當今社會的快節奏生活需要,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群眾的身心健康需求。在群眾體育發展猶如春筍般崛起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些潛在的問題,像一些群眾對體育不夠重視,體育基礎比較薄弱,群眾體育發展也缺乏專業性的指導。
一、目前群眾體育的發展現狀
(一)群眾對體育健身的參與度不高
一些群眾對體育健身不夠重視,他們認為所謂的體育鍛煉是可有可無的,並且他們也少有閑暇時間用來參與體育健身活動。這部分人是以中青年為主,由於他們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承擔了太多的工作、生活壓力,家庭負擔較重。所以他們在工作的閑暇之餘寧願在家裏看看書、上上網來緩解生活壓力,緩衝一下快節奏的日常生活。其實,在體育場所最常見的是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退休之後由更多的時間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他們一天要做的事最多就是帶帶孫子、做做飯。年齡決定了老年人比中青年更注重身體健康,所以也更注重體育健身。
(二)體育設施建設有待完善
中國的群眾體育發展存在很大的現實問題,群眾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體育場所的支撐。由於我國人口眾多,雖然土地麵積很大,但仔細劃分下來,其實很少。除去用作耕地的土地,大部分土地都用來搞房地產開發和城市基礎建設,用來建設體育場所的土地非常少。全民健身目標中提到過要使城市的體育用地達到每人有兩平方米的標準,但在更多時候,是完全沒有達到這一標準,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這對群眾教育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一些體育場所缺少必要的健身器材,導致了體育鍛煉的方式單一,不能滿足群眾體育發展的多樣性需求。一個設施完備的體育場所更能提高群眾體育鍛煉的參與熱情,更能吸引群眾去鍛煉健身[1]。在一些城市,它們那裏的體育館並不是完全開放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眾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
(三)缺乏專業體育指導員的指導
專業的體育指導員是我國群眾體育穩定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因為群眾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體育指導員的參與,體育指導員的專業素養可以指導群眾做正確的體育鍛煉,傳播體育健康知識,組織開展一個又一個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但在目前,我國社會發展的現階段,體育指導員人數遠遠達不到標準,在對群眾體育的配置上來說是完全不夠的。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體育指導員薪資較低,他們的工作跟報酬是不成正比的,所以也影響了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積極性[2]。在另一個方麵,社會上對於體育指導員不夠重視,存在個別的歧視現象,認為做體育指導員是不務正業。這導致體育指導員的社會地位和勞動成果得不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認可和充分的尊重。各級政府不太重視群眾性的體育發展,他們的政策是向正規體育上傾斜,因為正規體育比賽可以為地區帶來榮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積極性。所以建設一支具有專業素養熱愛群眾體育的體育指導隊伍是當前中國群眾體育發展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