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青少年體質談將體育成績納入高考的必要性(1 / 2)

從青少年體質談將體育成績納入高考的必要性

大眾體育

作者:李希民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近幾年來,關於體育成績納入高考的討論從未間斷過,在高考時是否有必要進行體育考試,眾多體育屆專家、學者都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證。為更好地實施體育高考,論文結合青少年體質狀況,探討了體育高考的必要性,研究結果表明:將體育成績納入高考是必要的。將體育成績納入高考是青少年體質提高的有力保障,最符合我國國情的對策。通過對必要性的研究,並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青少年體質 高考 體育

中學生的體質持續下降,肥胖率、近視率持續上升,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以犧牲學生的健康為代價換來的升學率的提高,培養的高智低能的人才到底能勝任什麼樣的工作,又能健康工作多少年呢?這些現狀值得我們深思。我國為了提高青少年體質的提高提出措施和辦法。

一、學生體質現狀及原因

(一)青少年體質現狀分析

1.青少年整體體質狀況

根據對我國7-19歲青少年學生的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等發展變化的研究,全國青少年學生身體形態中身高、體重、胸圍呈現正增長,身體機能發育水平呈下降趨勢,爆發力、耐力、柔韌性等素質明顯下降。2004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顯示[1],2010年與2012年相比,我國學生在身高、體重、胸圍等身體形態方麵呈現增長趨勢,但爆發力、力量、柔韌等素質和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超重及肥胖檢出率繼續呈上升趨勢,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2.初三學生體質與高中生體質對比

在2008-2010年全國學生各學年《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中[2],初三學生與高中學生的測試結果來看,初三學生的體質狀況明顯有很大的提高,而高中生的體質與初三學生相比,普遍存在下降的趨勢,這不難看出,體育中考的存在對初三學生體質提高起到主要作用,這種臨時抱佛腳的鍛煉表麵上看是不科學的,但是不得不承認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高中生的體質普遍的都呈下降趨勢。

(二)影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因素分析

1.社會因素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際全球化、經濟一體化趨勢更為明顯,人類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隨之人類的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促進了人民生活的顯著改善,在物質生活富足、體力勞動減少的同時引發了人類共同麵臨的健康問題。人口壓力較大,就業競爭激烈,視教育為考大學,視考大學為改變命運和生活的唯一出路,使多數年輕人忽視體質健康。

2.學生自身因素

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畏懼困難、害怕吃苦的個性特征,以及缺乏健康衛生知識和體育鍛煉意識,成為學生缺少身體鍛煉、身體素質不佳的主觀原因。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大,生活環境的改變也是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

3.教育因素

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3]。到2006年底,義務教育階段“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98%;全國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較快,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59.8%;高等教育穩步發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2%。素質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麵實施,高等教育加強質量評估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