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課程開展舞龍和健身腰鼓運動研究
民族體育
作者:何陽 夏正兵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呈競技性發展模式,缺乏民族性,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民族性和娛樂性等特點,能夠彌補競技體育的缺陷,能結合各地方民族特色。適應高校課程改革需要,按照教育部課改綱要提出的要求篩選體育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在高校積極開展舞龍和健身腰鼓運動。豐富學生體育課程內容,傳承民族傳統體育精華,構建具有健康性、娛樂性和民族性的高校體育課程內容。
關鍵詞 課程改革 體育課程內容 舞龍和健身腰鼓運動
一、高校體育課程開展舞龍和健身腰鼓運動的意義
(一)豐富學生的體育課程內容
高校體育課程內容離不開跑、跳、投等競技性強的西方體育項目。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處於被動接受形式,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枯燥的單人形式體育課程內容已經受到了挑戰,越來越多的學生不願意走出教室,來到體育館。體育課程的教育職能不能很好的履行,違背了體育課程開展的教育宗旨。
舞龍和健身腰鼓運動是一種多人形式的體育活動,一條龍需要10名學生參與。學生之間的協作配合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龍的形態展現。協作配合形式的體育課程內容不少,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人形式體育課程卻絕無僅有。舞龍和健身腰鼓運動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體育課程枯燥的上課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
(二)彌補當前競技體育課程的不足
競技體育的目的是“更高、更快、更強”,在高校過多的強調“更高、更快、更強”顯然不符合學生的身份。體育課程應以健康發展作為首要目的,讓學生青少年在體育中茁壯成長,擁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身體,才能夠更好的投入文化學習中。
舞龍和健身腰鼓運動糅合了武術、舞蹈和音樂三種不同運動特征為一體,塑造多種形態變化,完美演繹動靜美感,於舞動中傳遞文化氣息。參與進去既能鍛煉身體,又能享受娛樂帶來的樂趣。
(三)傳承民族傳統體育精華
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炒得沸沸揚揚,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采取措施,挽救即將失去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吸收民族傳統文化精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從高校開始著手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和發展。讓學生能夠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深入探究,能夠在科學辯證下,剔除糟粕,取其精華。
二、高校體育課程開展舞龍和健身腰鼓運動的可行性
(一)符合教育部課改綱要提出的要求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文件中特別強調青少年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等問題。在課程的分類上,體育與健康占據必修課11學分的份額,是所有科目中分值最高的。從此設置上透露出體育的重要性,如何安排體育課程內容,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動手能力是當前需要麵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