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山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技項目設置的現狀調查(1 / 1)

文山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技項目設置的現狀調查

民族體育

作者:楊吉本

中圖分類號:G852.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本文以文山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技項目的設置情況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對文山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技項目的設置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文山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設置的競技項目少,設置的項目相對穩定部分優勢項目突出,參與人數少受場地限製大,並給出一些建議,為改善民族運動會競技項目的設置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 文山州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競技項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在1953年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開展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是聯係各民族的橋梁與紐帶,是開發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一個較好的平台,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對國家的穩定和民族的團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廣南一中、文山州二中、曙光中學的體育教師(教練員)和文山學院體育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對文山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技項目設置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利用當代先進的網上信息收集手段,登陸雲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網收集資料。

2.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了解文山州少數民族運動會項目設置的現狀和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後給出一些寶貴的建議。

二、結果與分析

(一)文山州參與雲南省少數民族運動會競技項目調查結果

雲南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文山州代表團共參加雙拐、吹槍、龍舟、摔跤、射弩、陀螺、武術和蹴球八個競賽項目的比賽,獲15枚金牌、14枚銀牌、7枚銅牌,金牌總數僅次於東道主昭通和昆明,名列全省第三位,在全省八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處於第一位。在雙拐項目的爭奪中,文山代表隊共摘取了總共16枚金牌中的9枚。在競賽項目比賽中,文山州民族體育健兒奮勇拚搏,取得了1金1銅的好成績。齊慶林奪得武術比賽太極劍冠軍;柏劍龍、嚴家剛、高娥、劉曉媛獲得“高腳競速”男女混合4×100米接力賽季軍。

文山州在一些項目上目前略占優勢。高腳競速在全省名列前茅,相對全國排名4-6名之間,射弩全省名列前3名,全國8-10名,陀螺項目在全省名列4-6位,其他項目就不太明顯[2]。與其他地區比較,由此也說明我州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到了平穩的發展,但開拓的力度不夠,項目發展速度較慢,參加省民運會的項目少。

(二)文山州少數民族運動會競技項目的設置與其他地區的對比研究

雲南16個地、州市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地、州少數民族運動會。部分地、州對民族體育非常重視,建立了較好的競賽機製,具備完善的體育場地、設施,能夠積極備戰省民運會。還是繁華的城市,都能時常看到風格各異的傳統民族體育運動,全州的傳統民族競技體育事業正在蓬勃發展。

三、結論

(一)文山州參與省民運會競技項目相對穩定部分優勢項目突出。我州在最近幾年參加省民運會的競技項目主要有吹槍、龍舟、射弩、陀螺、高腳競速、摔跤、武術、蹴球、板鞋競速等九個項目,主要優勢項目有高腳競速、射弩、陀螺、武術等項目優勢相對明顯。

(二)文山州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具有堅實的基礎。從1982第一屆年至今我州已舉辦了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帶動著民族體育運動呈現出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 戴文忠.雲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起源於發展[J].體育文史.1996,(4).

[2] 全國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成績表[EB/OL].

[3] 黃文武.文山州政府工作報告[R].2007.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