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研究(1 / 2)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體育教育

作者:吳夢

中圖分類號:G83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本文針對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文章在闡述了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及內涵的基礎上,具體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以此來豐富高校健美操教師的教學教法,促進學生智能潛力的有效開發與挖掘,為高校健美操教學活動的科學高效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健美操教學 高校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及內涵

多元智能理論最早是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霍華德·加德納於1983年在自己所著的《智力結構:多元智力理論》一書中,正式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並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教育工作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他認為,人類個體的智能結構是多元的,人類的思維和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是多元化的。人類個體的智能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個係列或者是一個組合,在人類個體的智能結構中,至少存在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角——空間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交際——交往智力、自知——自省的智力以及自然觀察能力等8種相對獨立的智力,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對於每種獨立的智能來說,其並不會以單一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是幾種結合在一起表現出來,用於解決問題的。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根據上文所闡述的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及內涵,結合高校健美操教學的特點與規律,可以發現,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至少有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交際——交往智力等四項智能是與學生健美操學習活動和健美操的成績直接相關的。以下就從這四個方麵入手,對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具體的介紹:

(一)言語——語言智力

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為主要的一個特征,是人類溝通的橋梁,同時也是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最為基本和常見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其向學生傳授知識、傳遞思想、表達個人情感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於高校健美操教學時,要通過健美操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影響和提升學生的言語——語言智能,可參考如下教學策略:

首先,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意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鍛煉和提升語言能力的環境。例如:在教學中設置課前提問和課中問答等環節,鼓勵學生積極的進行交流和討論;其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讓學生能夠用語言來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再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視聽能力,例如,可以組織開展小遊戲,讓學生以教師的角色來進行實踐,通過聆聽和提煉其他同學的語言表達內容,來提高自身的視聽能力。

(二)音樂——節奏智力

音樂是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重要元素。在開展高校健美操教學活動時,多數情況下,學生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來學習和練習健美操技術動作的。長時間的在一個音樂氛圍良好的環境中開展健美操學習,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音樂節奏感。而反過來,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學生音樂智能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於高校健美操教學時,要通過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智力,應注意如下幾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