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球發球訓練方法探究
競技與訓練
作者:楊明哲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發球技術是網球技術中唯一不受對手控製的,對於比賽獲勝占有很大比重。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征,采取適當的訓練手段能夠事半功倍。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分析法等對於網球發球的訓練提出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網球 發球 技術 教學
一、前言
在網球比賽當中,發球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網球比賽中每一分的開始都是從發球先開始的。與對手的競爭也是從發球開始的,網球比賽是由自己的發球局與接發球局組成的,那麼發球局每個運動員都是力求保住、在接發球局中尋找機會“破”掉對手的發球局。在網球中贏下一分就在於發球局的戰術體係以及接發球戰術體係的能否高於對手,正是因為發球在網球比賽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它受到了網球界的很大的重視,並且對網球發球進行大量的研究。那麼,網球運動的普及也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在平時的網球教學中發球技術也是大學生學習網球的難點。
二、發球技術簡析
發球技術由握拍、站位、拋球加引拍、揮拍擊球組成的。
(一)握拍
目前,網球發球的握拍法大致分為兩種,第一,大陸式握拍法。大陸式握拍就是四指並攏,大拇指握緊壓在中指上,虎口的“V”字形對準拍柄的側麵第一個平麵,小拇指環繞拍柄的底部,掌根部位也與拍柄的底部基本齊平。無名指和中指自然環繞拍柄,然後食指像勾扳機一樣側向上環繞拍柄的中間部位,大拇指與中指自然交叉,拍柄的底部卡在手掌小魚肌上,並與食指的指跟部成一條直線。這種握拍手法有利於發出不同種類的球[1]。第二,東方式反手握拍法。以右手為例,在大陸式握拍法的基礎上虎口再向左移動一個平麵,這種握拍法比較適合發側上旋球,對於一發平擊球沒有太大的利用空間。
(二)站位
網球的發球是從一區開始的,一區發球應該站在底線後中點的右側半米左右,這裏距發球區最近,發球後便於全場保護,左腳距底線的距離根據自己的發球習慣來定,假如發球有向前墊一步的習慣就需要左腳站位的時候距離底線留有一定距離,以免在發球的時候踩線違例。左手持球並輕托在拍頸處,側對擋網,拍麵自然地指向前方,拍頭略高於手腕,身體的重心在左腳前腳掌,身體放鬆。二區發球站位一般在底線後中點的左側1m左右,因為正手要防守到三分之二的場地,反手相對正手較弱,所以站位應該向左調整。
(三)拋球加引拍
在整個發球技術中,最核心的技術就是拋球,拋球的高低、好壞直接影響到發球的質量。拋球的第一個要素就是準,每個人的擊球點不同,那麼每次拋球都要確定在自己最舒適的擊球點是很重要的。確定好自己的擊球點進行數以萬次的拋球練習;第二個要素就是穩,在比賽期間隨著體力、比賽的節奏、現場的氣氛等因素都會影響著運動員,所以一定要練習的穩定,不手軟。因此,如果你沒有處在最佳的拋球位置時,最好不要勉強拋球。在拋球的時候,要借助身體的協調用力,用肩作為支點,直臂拋起球,不要去僅用手腕或者手指完成拋球。 在拋球臂向上的運動中,主要靠的是肩關節中、小肌肉群用力,腕關節與肘關節時相對固定的,進而降低了活動關節的自由度,取得控製的精確性[2]。在拋球的同時,握拍的手臂要進行後擺引拍的動作。持拍手臂要進行向後引拍,抬頭盯球、兩腿微曲、頂髖送胯、整個人身體呈一個弓形。引拍的基本方式現在基本分為兩種:從下向後上引和從前向上向後直接引。在引拍的同時,整個手臂的肌肉要保持放鬆,使整個背部肌肉和肩部肌肉得到充分拉伸,同時注意手腕的肌肉不要太過於放鬆,容易導致手腕的扭傷。
(四)揮拍擊球
當球拋到位,揮拍手臂拉開,下麵進行的就是揮拍擊球。右腳發力,身體由曲迅速到伸。身體向前上方移動,揮拍手臂以及球拍在體前揮出,在身體的右上方最高點擊球,在整個擊球的過程中重心由後腳向前腳轉移。球拍在向前揮動時,手腕保持緊張狀態,在接觸球的一瞬間,握拍的小臂帶動手腕、然後手腕再帶動小臂,有一個旋內的鞭擊動作,這是整個揮拍的發力關鍵點,擊球過後揮拍隨揮到身體的左側,繼續保持網球的準備動作,整個發球動作結束。
三、大學生網球發球存在的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