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發球技戰術的研究
競技與訓練
作者:米思奇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采用文獻資料法對目前網球發球技戰術進行綜述,從發球定性、定量及戰術特點進行剖析,了解網球發球技戰術特點,將豐富網球發球的理論。
關鍵詞 網球 發球 技戰術 生物力學
發球是網球基本技術之一,也是網球比賽中唯一由自己掌握,不受對方影響的重要技術,並具有很強的攻擊性,運動員往往借助快速有力、旋轉變化強、落點刁鑽的發球直接得分或給對手的接發球造成困難,占據場上的主動,因此發球是網球比賽中的重要環節。本文從發球技戰術特點進行剖析,了解發球研究現狀將豐富網球發球技術理論。
一、發球定性描述
對發球技術動作的分階段描述主要是把網球發球動作合理地分成不同的階段,常見的分類有兩種,一種把發球的動作分成準備和揮拍、揮拍觸球、隨揮三個階段;另一種把發球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即準備站位、拋球、過渡、向後揮拍、向前揮拍擊球和隨揮。它們都針對某個階段,對動作的目的、技術要求、動作順序、動作節奏、動作原理和可能變異[1]等動作方式進行描述,旨在用語言描述的方式來形象、合理地闡明發球動作技術。發球力量的來源並非依靠軀幹和手臂產生的爆發力,先進的發球技術的爆發力主要來源於腿部動作中膝部的屈伸,正是這一動作產生的爆發力傳遞至整個鏈條係統。通過這種發力順序,使發球動作合理化,達到最佳的發球效果。
二、發球定量描述
相關研究主要應用三維錄像解析法計算出運動員發球過程中的運動學參數,揭示運動員的技術特征和不足,以更好地改進發球技術。劉卉[2]對16名網球運動員發技術球動作進行了三維錄像解析,揭示了網球大力發球屬鞭打類動作的特征並完整地論證和提出了網球大力發球的基本技術原理。
嚴波濤[3]對26名男、女網球選手的發球動作技術進行了分析。對拋球、擊球動作技術以及動作節奏問題的本質做了探討,認為拋球高度落差過大是造成擊球爆發用力動作不連貫的主要根源;提高發球速度重點是要發揮軀幹力量,應采用螺旋式向上用力技術;上肢盡管對球拍有最後加速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控製用力方向和球的落點。
汪誌雷等[4]使用三維立體高速攝像解析法獲取運動員發球“拋球舉拍結束至擊球瞬間”技術動作的下肢運動學參數的特征,包括左右踝角、左右膝角、左右髖角和各關節角速度的變化等,並結合生物力學和解剖學的知識,揭示了網球發球動作下肢肌肉的工作形式,提出改善技術動作及專項素質訓練的建議和原理。
Glenn[5]對20名運動員比賽中的發球動作進行拍攝,結果顯示:發球過程中身體各部分的最大角速度出現的順序為軀幹側屈、上軀幹旋轉、骨盆旋轉、伸肘、屈腕和肩關節內旋;擊球前。男子與女子運動員身體各部分的旋轉順序是相同的,但是擊球前上軀幹最大速度出現的時間女子要比男子更早,擊球瞬間,軀幹與水平麵之間的夾角為48度,手臂外展101度,肘關節、腕關節、領先步的膝關節呈微屈。